您的位置  NBA

影响完全可控 产业链未向国外大规模转移

  (原标题:产业链未向国外大规模转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现了复工推迟、物流滞后、订单交付延误等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加速向外转移的担忧。甚至有人称,疫情结束后,会有更多企业转移产业链。

  这种情况会发生吗?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我国是很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疫情对外贸领域供应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配套层面,产品集成遇到暂时困难。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当前,并未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现象。

  同时也应该看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转移的成本高昂,围绕产业链形成的整体服务配套能力,以及上下游关系,是经过几十年市场跨国界寻求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的,很难在短时间寻找替代。

  近日,中国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55%的受访企业认为,目前判断疫情对3年至5年经营战略的影响为时尚早;34%的企业认为不会有影响。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指出,一般来说,跨国投资者的投资经营决策是长期的、综合性的、战略性的,短期的疫情影响是有限的。目前,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仍然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前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突出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近期,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采取有效举措,加大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

  “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策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减少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主任许英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的情况下,允许相关企业尽早复工生产,同时考虑全球产业链环节的影响程度,灵活安排优先复工、有序复工的次序。

  许英明说,确保不断链,还要落实落细支持政策,稳定企业发展信心。当前,中央从财政、货币两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支持,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推动产品调运、配送等举措。当务之急是把这些举措具体化为加大供应链方面恢复的具体措施,形成产业链复工合力。

  此外,还要加强国际沟通和合作,为企业进出口提供更多便利。如进一步协助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交货的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帮助企业减少损失,简化进出口许可证件无纸化申领所需材料,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减少境外贸易限制措施,为来自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输华的商品提供更多贸易便利。

  据了解,在我国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有关措施已经开始收到成效。在上海,不断加大对重点外资企业支持力度,840家重点外资企业监测显示,截至2月25日,复工率已经超过99%。在广东,该省发挥“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作用,积极回应沃尔玛、LG等40家跨国企业和相关商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目前相关问题已得到协调解决,巴斯夫等外资大项目已复工建设。

  “随着疫情减弱、生产恢复、物流畅通,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最终会逐渐消失,疫情也不会撼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优势。”许英明表示,同时也要看到,生产的分散化和贸易的一体化趋势,会使国际分工逐渐深入到产品内,产业的分工会愈来愈细,将会形成纵横交错的细化的产业链。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合作、标准引领和更高水平的开放。

  首先,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与合作,在关键领域和关键分工环节逐步占据有利位置。广泛开展全产业链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其次,要稳妥有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共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设施,促进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加速形成新的国际产业链和产业利益共同体,稳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此外,顺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秩序及国际规则持续改写的趋势,抓住WTO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水平,提升国际话语权,实现更高层次和水平上的对外开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