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体育新闻

中国与秘鲁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12月2日写一篇体育新闻报道

曾任清的张荫桓在《三洲日记》中记载,19世纪80年代,由于蔗糖生意不好,秘鲁甘蔗园主依靠华工的技术和劳力,改种水稻,获得成功。此外,华工和华侨把中华医术传授到秘鲁。据美国华工史专家瓦特斯图亚特(WattStewart)在《秘鲁华工史》(LaServidumbreChinaenPer)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的草药治好了许多秘鲁大夫未能治愈的病人。”

这里介绍几位研究中国文化的秘鲁专家和研究秘鲁文化的中国专家。他们是中秘文化交流的使者。

从1849年第一批中国移民到达秘鲁开始,中秘两国之间的往来不断加强,两国的文明开始交融。从1849年至1874年大约有10多万契约华工移入秘鲁。华工在秘鲁参与修建铁、建设城镇、开采鸟粪(guano)和硝石、种植棉花和水稻。

中秘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6年4月13日,秘鲁中华通惠总局访问团在华侨大厦向筹建中的中国华侨博物馆赠送秘鲁华侨历史的木匾。

文化交流由来已久

2004年4月,中国国务院于批准秘鲁为中国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2005年1月,两国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秘鲁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同年9月15日,中国组团赴秘的旅游业务正式开展。近年来,两国互访的旅游人数快速增长。

曾任中国驻秘鲁文化参赞的中国文化部官员王世申。于2010年出版了《秘鲁文化》一书,全面介绍了秘鲁的文化。大学教授赵德明翻译出版了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得巴尔加斯略萨的多部小说。

中国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和艺术等70多个团组相继访秘。今年是中秘建交45周年,两国文化交流活动频繁。5月,中国话剧《乌合之众》(LaMultitud)西班牙语版在秘鲁首都利马中秘友谊馆上演,编剧喻荣军还在利马为秘鲁大学师生做了一场以中国话剧为主题的。7月4日,以中国广东地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中国名家讲坛”活动在秘鲁首都利马中秘友谊馆举行。7月12日-8月19日,“秘鲁记忆1890-1950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4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失落的经典印加人及祖先珍宝展》准备开展,一批秘鲁古文物珍宝在开箱亮相,工作人员在展示印加文物珍宝《金杜米》。

徐世澄,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MiembroHonorario)、拉美研究所研究员。

早期华工和华侨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和文化带到秘鲁,把生产技能传授给秘鲁人民,为秘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时至今日,在秘鲁首都利马等地,都称中国饭馆为“契发”(Chi),即广东话“食饭”的谐音。据统计,目前在秘鲁大约有4000多家Chi(中餐馆),中国的餐饮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秘鲁人的生活当中,美味可口的中国菜肴早已成为秘鲁人餐饮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建交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费尔南多德特拉塞格涅斯格兰达(FernandodeTrazegniesGranda)是一位研究古代秘鲁与中国文化关系和在秘鲁的华工问题的专家和作家。他是秘鲁、历史、语言科学院院士,1998-2000年曾任秘鲁长。他的《哥伦布之前的中国和秘鲁》深受欢迎。在列举了中国古代文明与秘鲁和拉美古巴文化许多相似之处后,他得出结论认为:“毫无疑问,美洲居民的原始起源是亚洲最初的移民。”1999年他写的以秘鲁华工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沙特阿拉伯之梦:契约华工在秘鲁的命运》(EnelpasdelascolinasdearenaReflexionessobrelainmigracinchinaenelPerdelsigloXIXdesdelaperspectivadelDerecho)中文版在中国出版,他作为外长和作者亲自参加了该小说在的首发式。小说以的形式讲述1848年至1874年间契约华工在秘鲁饱尝辛酸的生活。

古汉台网11月25日讯中国与秘鲁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中国与秘鲁等拉美国家通过“海上丝绸之”(RutaMartimadeSeda)和“马尼拉大帆船”(GalendeManila)即“中国之船”(NaodeChina)就开始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

在两国建交前夕,1971年10月1日,秘鲁成立秘中文协,其主要为秘鲁大学教授、律师、记者、医生、商人,秘中文协为促进两国建交、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和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起积极作用。

中国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白凤森。他一生从事对秘鲁的研究,着有《秘鲁》列国志、《秘鲁经济》(与徐世澄合着),先后翻译出版了里卡多帕尔马(RicardoPalma)的《秘鲁传说》(TradicionesPeruanas)、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JosCarlosMaritegui)《关于秘鲁国情的七篇论文》(7ensayosdeinterpretacindelarealidadperuana)和印卡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IncaGarcilasodelaVega)的《印卡帝国》(ElImperioIncaico)等秘鲁的经典名著。

原《秘鲁商报》(Comercio)驻分社记者、现大学在读博士生柯斐(PatriciaCastro)女士。2013年6月17日,中国欧美同学会拉美分会和秘鲁驻华共同举办了她撰写的《秘情深》(ApasionadosporelPer)一书首发式,书中对包括对中国翻译家、作家、音乐家、学者、年轻学生的采访,其中就有对白凤森、赵德明教授等的。

中国网报道,2015年5月23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秘期间表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同古老璀璨的查文文化、印加文化有很多相通,器物相似。中秘对彼此文明成就和创造力充满钦佩,相互学习借鉴有着深厚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他祝愿中秘的文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深化,双方思想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2005年6月,中秘签署《关于支持在秘鲁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12月,中国国家汉办与秘利马大学、阿雷基帕大学和皮乌拉大学、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分别签署设立孔子学院的协议。目前在秘鲁,兴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2013年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的里卡多帕尔玛大学成立了秘鲁汉学研究中心。

1971年11月两国建交以来,在快速发展的、经贸关系推动下,两国文化交往频繁。1986年11月,两国签署文化合作协定,目前已制定2013-2018年执行计划。1988年两国签署科学技术合作基础协定,之后,在农业、林业、矿业、水产养殖、中医针灸等领域开展了专家和技术交流。1995年,两国签署《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秘鲁国家科学技术理事会科技合作项目计划谅解备忘录》。1997年11月,两国签署人才交流与合作协定。2000年3月,两国签署和收复文化财产协定,中国与秘鲁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两国在文物方面有着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秘鲁前驻华大使哈罗德佛塞斯认为,“秘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难以计量。大约有8%或10%的秘鲁人有一个直系的中国祖先”,在秘鲁“大约有几百万人”有中国血统。秘鲁是华人最多的拉美国家,160多年来,这些华夏子孙的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秘鲁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

秘鲁著名汉学家吉列尔莫达尼诺(GuillermoDaino,中文名吉叶墨)。今年86岁高龄的达尼诺现为秘鲁大学东方研究中心教授,1979年至1991年,他先后在南京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教西班牙语言和文学。之后,他长期留在中国,研究中国文化,2002年回秘鲁,之后他多次访华。他先后出版了24部关于中国的书籍,包括《来自中国一个迷人而又神秘的国家》、《此刻我是谁》、汉译西作品《雕龙中国古代诗歌选》《酒泉李白诗选》及《风筝之舞中国故事》等。经过7年的努力,2013年他又出版了一部60万字的《中国文化百科全书》(EnciclopediadelaCulturaChina),深受西语国家读者的欢迎。他的这些著作对在秘鲁及其他西语国家中国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在华期间,他还参加了25部中国影视作品的演出。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建立了两个秘鲁研究中心。2013年4月8日,当时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秘鲁总统欧阳塔乌马拉塔索在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出席了在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举行的中国师范大学成立秘鲁研究中心签约仪式。2014年11月,第二外国语学院也成立了秘鲁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