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备战2020奥运会体育科研已经上场

  2019年12月31日,一档名为“全力以赴2019体育人跨年演讲”的跨年节目正式播出,这档节目不仅汇聚了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铅球一姐”巩立姣、“体操公主”杨伊琳、“岩壁飞人”钟齐鑫、“跆拳道女王”陈中和残奥冠军靳志鹏等现役和退役运动员,还特意邀请了体育科研人员徐刚和中国现代运动训练学创始人之一田麦久。

  很多人并不知道,每一枚奥运奖牌的背后,除了蕴含着运动员和教练的辛勤汗水,还离不开无数体育科研人员的幕后科技保障。如今,鲨鱼皮泳衣、自行车头盔等科研成果已经被各国运动员广泛使用。不过,相对于这种“立竿见影”的科技产品,更多的科研人员是通过对运动员日常训练进行长年累月的贴身研究,提供“润物细无声”的科技服务。

  在中国,有一只规模庞大的体育科研保障团队,为中国的奥运选手提供科技保障。然而,长久以来,这些体育科研团队大多在台后默默无闻,他们从事的科技保障工作,很少在公众面前展现。

  这台节目除了现役和退役运动员登台演讲,还首次将奥运备战体育科研人员推到舞台上。其中有东京奥运会备战专家徐刚,还有中国现代运动训练学创始人之一田麦久,也都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故事。

  参与了这台节目的体育科研人员徐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运动员在参加水上项目竞赛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就需要对水的科学特性充分掌握。水属于流体,其流动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在平时训练中,就让运动员对水的流体力学等特性更了解,并不断通过训练强化这种感知,就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时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事实上,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各国体育科技竞争的主阵地。为了助力本国远动员在奥运中取得佳绩,各体育强国都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奥运会的科技备战上。比如,美国为运动员训练配备大量专业科研团队提供技术保障;为备战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组建了集训练、科研、管理一体化的运动员综合保障团队;在2008年奥运备战期间,中国科研机构为了实现对国家队提供“全学科、全方位、全过程”的科技备战目标,设计攻关课题数量达313个,研究人数达3600人次。

  据悉,节目已经在江西卫视、海南卫视、陕西广播电视台、北体传媒、腾讯体育、爱奇艺、PP体育、央视频、中国体育广播电视网、CIBN互联网电视等多家平台播出。

  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的亚运会开始,一直到即将举办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组织了大量课题攻关组、科研攻关课题、科技人员,下拨大批经费对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进行重点支持。

  北京体育大学北体传媒总编辑、“跨年演讲”总导演赵琳琳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奥运会运动员的竞争背后,也是体育科技实力的竞争,各国都花巨资投入到奥运的科技备战上,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也通过奥运平台进行展示和转化。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在中国赛艇队的餐厅,已经实现了刷脸识别和大数据跟踪。运动员放到餐盘里的每一勺菜和主食,其热量和重量都被设备和大数据系统记录下来,经过分析后传输到营养师和保障人员的手机上。有了这样的大数据分析,每个运动员的饮食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调整。在击剑项目中,科研人员已经可以借助传感器记录并分析运动员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这些数据将为教练员提供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运动机能等关键要素。

  以中国的奥运强项游泳项目为例。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数据解析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技术改善和战术制定。在日常训练和比赛期间,科研团队会运用视频拍摄和视频解析,获取运动员各个段落的成绩、划频、划幅、游速以及技术动作视频等数据,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制定比赛技战术,确定技术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