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重点推荐】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

  说起基尼系数,有个误会需澄清:不少人以为,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差距;学界也有人这么看。事实上,这个看法是错的。基尼系数虽也包含收入差距,但那仅是一小部分,无足轻重,它所反映的主要还是财产差距。比如有人讲中国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显然说的是财产而非收入。既如此,于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若基尼系数高是指财产差距大,那我们如果只单调收入不调财产岂不是避重就轻?

  是的,比起收入差距来,目前财产差距的确更大,也正因如此,与其调收入就不如调财产。再说,政府调收入的办法也并不多。前文讲,收入即消费。这样调收入实际是要调消费。问题是消费怎么调?最近拜读了不少学者的文章,来来去去似乎就两条,即对工资“限高”或者“提低”,可困难在于工资乃劳动力之价,高低要由市场定。政府“限高”只能针对国企,对私企则鞭长莫及;当然,政府可提高法定最低工资,但前提是得先减税,若只加工资不减税,失业增多反而麻烦更大。

  至于如何调财产,我只说重点:第一,将农村资源变资产,并为农民资产确权。农民有了财产权,才能取得财产性收入。第二,对财产课税。现在不少富人到处买房置地,你钱多买什么别人管不了,但政府要调收入应对其征税。第三,开征遗产税。此事已说多年,但不知为何至今未开征,也不知究竟难在哪里,若再久拖不决,日后财产差距会越拉越大。

  首先,健全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影响家庭生育选择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因此,要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一体考虑纳入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估影响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因素。二是组织定量评估影响人口的经济社会政策实施效果。逐一逐项对照、精准分析判断,出台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降低家庭婚育成本。一是婚育的直接成本偏高。近些年婚嫁方面花费的彩礼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有的地方车、房成为结婚标配。在房价高企的大城市,年轻人的结婚成本大大增加。二是养育耗费较大的间接成本。除了直接的经济负担之外,一个家庭还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在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培养上。

  再次,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工具手段调节生育水平。一是建立生育优惠政策的激励机制。二是使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工具对生育的调节功能作用,从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入手,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生育意愿。

  最后,建立健全打消生育顾虑的相关服务支撑体系。养老负担和不健全的养老体制已成为制约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和变量。要建立健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一是有利于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这是完善农民利益联结的制度之基。这些年,各地在推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与此同时,一些地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过程中,未能统筹好与家庭经营的联动关系,对坚持和巩固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提出了挑战。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这是完善农民利益联结的现实之需。从世界农业发展史来看,没有农业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没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程度,也没有利益联结的紧密化程度。

  三是有利于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这是完善农民利益联结的长久之计。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民当前利益联结、长远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更长久、更深厚、更可持续的利益联结支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期内,各地以特色扶贫产业为载体,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动力,通过产业联动强化利益联结,通过利益联结促进干群联心,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健全完善科研人员评价考核机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作用,有怎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怎样的科研活动。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快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扎实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明确做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写什么样的论文,做什么样的科研。

  健全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加快督促各地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相关配套政策,制定针对勤勉尽责、转化激励兼职离岗、国有无形资产管理等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尽快形成适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点和规律的政策支撑体系,保障科技成果的顺利转移转化。

  加快建立自上而下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免责制度和政策,激励领导干部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担当作为。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做出明确界定,合理区分科研人员和相关转移转化的贡献,依据贡献给与相应奖励,充分调动各转化主体的积极性。

  山陕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总体格局中占有特殊地位,对黄河流域各省区乃至其他省区的发展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系统深入地整理民间文化资源,建构文化资源谱系,有利于彰显乡村社会的内源性动力,走出一条具有本土化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主要涵盖民间文献资源、物质生产生活资源、民间组织资源、信仰庙会资源、民间文艺资源五个系列。只有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民间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模式,推进“山陕豫跨省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立,才能讲好黄河故事,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浦东首获“立法权”,既是基于浦东实际需要的考虑,同时也彰显了国家立法层面的态度:以立法授权引领重大改革,不仅可以为制度设计标注红线、划清底线,而且可以为探索减负、为改革减压,以此来鼓励改革创新者挺进无人区、步入深水区。

  自1990年宣布开发开放以来,浦东新区承担了多个国家战略,扮演着先行先试的重要角色。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正式启航,由此揭开了中国自贸区探索的序幕。8年时间里,上海自贸区诞生了负面清单、单一窗口、自贸账户、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新政,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

  “喜提”特区立法权后,浦东获得了两项“福利”: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主动探索“先行性立法”;国家层面已经有法律规定的,可以特事特办、“变通立法”。全国的授权,使浦东的立法探索有了更多可能,同时也对当地的立法资源和立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浦东立法蓄势待发之际,不妨学习参考一下深圳经验。截至2020年8月,深圳市及其会共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496项,其中制定法规241项,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其中,七成以上属先行先试和创新变通类法规,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法律空白,也为全国立法输送了“深圳样本”。

  作为改革开放的“双引擎”,浦东与深圳不仅可以在经济发展方面强强联合、携手并进,而且可以在特区立法中彼此借鉴、共同探索。

  一是不断增强“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的使命意识。哲学社会科学不只是具有“学术”本身的意义,而且关乎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进行理论创造。

  二是不断强化“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理论思维能力的主体意识。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理论思维是以理论把握现实、引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力量。“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三是不断强化“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的原创意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集中地表现为“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赋予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命题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四是不断强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自觉意识。学术体系的主体性和原创性则不仅是成熟的标志和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特色、优势和自信的体现。

  五是不断强化“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担当意识。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极为艰难的进程。在艰苦的学术研究中,“真诚”是学者的学术态度,“真实”是学者的学术根基,“真切”是学者的学术建树,“真理”是学者的学术追求。

  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培育和增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面对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从而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在新发展阶段,在迈向科技强国的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

  要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重点从供给侧发力扩内需。一方面,要以有效需求牵引并刺激有效供给,但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而盲目扩大供给,以免造成资源配置失衡和无效;另一方面,要以优质供给及时适应和满足需求的变化,并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形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看,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以解决真问题为目标,不断激活创新动力,推动科研资源优化整合;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促进企业通过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既满足传统消费升级的需求,又满足持续增长的新消费需求。

  要充分释放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释放消费市场的潜力,需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上切实发力,从根本上解决抑制消费需求的重点问题。

  要促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要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更完善的社保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针对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要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合理加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等等。

  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体系。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持续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二是提升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破主要城市间现存的运输能力瓶颈,促进港口群联动协作,构建高等级航道网,推动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层次、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规则。

  三是建立协同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跨地区综合执法;共同开展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方面的合作,强化执法联动。

  四是建设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构建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跨地区、跨行业综合利用。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