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ieee论文集 s cl收录体育期刊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及

  种体育期刊的载文信息、被引信息和出版信息,并将其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收录体育期刊的载文类型多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载文量小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高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平均出版周期长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高频发文作者、机构多集中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应以收录体育期刊为鉴,载文的“类增”与“量减”并举,“开门办刊”的意识与行动同步,出版语言的国际化与网络化协同。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期刊是国际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几年来我国被SCI收录的源期刊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科技在国际相关领域的快速与交流,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径。然而,迄今为止在我国公开出版的56种体育科技期刊中,尚无期刊被SCI收录。因此,本文拟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开发的WebofScience(WOS)数据库和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数据库网络版为依据,对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的体育科学(SportSciences)期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为提升我国体育科技期刊的质量及部分体育科技期刊的国

  JCR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每年出版1次,其对SCI和SSCI收录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量化统计、运算,并计算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ournalImpactFac-for)和特征因子(EigenFactor)等指标。笔者于2011年11-12月进入JCR数据库网络版,按学科类别检索2010年的期刊信息显示,JCR下属的体育科学(SportSciences)期刊共80种。从中获取80种期刊的基本信息(包括刊号、刊期、语种、出版国别、出版商)、影响因子(包含近3年影响因子)信息、引文信息等。此外,在WOS数据库中,通过“出版物名称=80份期刊名称”作为检索式,出版时间选择2010年,引文数据库选择SCI-E,共检索出11168篇文献,即80种期刊在2010年所有载文的信息。将所有载文包括参考文献在内的全纪录格式存储为本地TXT文件,运用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对期刊的相关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载文类型的单一化(基本以刊载论-文为主)不同,SCI收录体育期刊的载文类型呈现“以论-文和会议论-文摘要为主”的多元化特征。如《国际运动心理学》(INTERNA-TIONALJOURNALOFSPORTPSYCHOLOGY)2010年

  共刊载92篇会议论-文摘要,集中报道了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功能评估、体育对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可见,SCI体育学术期刊在报道体育学术会议内容、交流体育学术会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SCI收录的体育期刊的其他载文类型也应值得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借鉴,编辑评论、读者来信、书评、更正等都是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有效沟通,进行积极学术交流的良好形式,如《应用生理学》(JOUR-NALOFAPPLIEDPHYSIOLOGY)2010年第6期刊登

  的编辑评论《糖酵解产生了什么,它为什么重要?》(WhatdoesGlycolysisMakeandWhyisitImportant?),对学界了解“糖酵解”的本质和作用提供了参考信息;《临床运动医学》(CLINICALJOURNALOFSPORTMEDICINE)2010年第6期刊登的编辑评论《运动损伤预防:介入的时间到了吗?}}(SportInjuryPreven-tion:TimeforanIntervention?),对运动损伤的治疗时间提出了独到见解。丰富多样的载文形式,不仅可以改变体育学术期刊“”的单项模式,而且可以建立编者、读者、作者的信任关系,为体育学术或学术思想的交流、探求真理提供有效平台,也为遏制体育学术或异化现象提供一定的保障。

  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载文总量为11168篇,每种期刊年均载文量为139篇(表2)0

  《中国期刊报告(2011版)》统计的我国37种体育学术期刊2010年的年均载文量为238篇2,比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年均载文量多99篇。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年载文量少于100篇的期刊占70%,相比之下,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年均载文量普遍偏大,这可能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单期载文量较大、单篇文章较短有关。

  如表3所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属学术机构仍是高频发文作者的集聚地。其中,我国学者郭家-kr居2010年SCI收录体育期刊发文量之首,说明该作者及其研究机构(台北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研究所)在体育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提示我国相关体育科研领域的学者和刊物可加强与其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互通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及信息,共同提升该领域的科研水平。

  从表4可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SCI收录体育期刊的高频发文国家,说明经济实力仍然是体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性条件。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竞技体育成绩的飞速进步,我国居2010年SCI收录体育期刊发文量的第14位,我国居第12位,这对我国体育科研的国际化发展和我国体育科研人员水平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发展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水平体育学术论-文流向SCI收录体育期刊,对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质量提升和国际化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从表5可见,美国的5所大学(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是SCI收录体育期刊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此外巴西、、和英国的几所大学的发文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角度看,以上机构的体育科学研究者及其研究是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为213794,其中被引频次最大值为41484(JAPPLPHYSIOL),最小值为19(PIMECHENGP-JSPO),平均值为2672(表6)。从《中国期刊报告(2011版)》统计的我国37种体育学术期刊2010年总被引频次信息可见,总被引频次最大值为7173,最小值为247,平均值为1780-o与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

  育科学类期刊相比,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在总被引频次指标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2010年SCI收录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大值为5.072(SPORTSMED),最小值为。.074(JPNJPHYSFITSPORT),平均值为1.523(表7)0《中国期刊报告(2011版)》统计的我国37种体育学术期刊2010年影响因子信息可见,影响因子最大值为2.255,最小值为。.084,平均值为0.770-。2010年SCI收录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有47种,占58.2%;而我国37种体育学术期刊2010年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仅有10种,占27.0%。因此,在影响因子指标上,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SCI收录体育科学期刊也存在较大差距。

  从表8可见,运动医学仍是SCI收录体育期刊中影响力较高的研究领域,该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某一本刊物聚焦于某一具体研究领域,突出刊物与其他刊物不同的自身特色,对方便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和迅速提升刊物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多刊登体育综合类论-文(包括体育自然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刊物

  特色不鲜明(刊名后缀多为“学报”“学刊”“科研”“科技”“科学”)3相异,SCI收录体育科学期刊多聚焦于体育学科下位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且从其刊名即可一眼看出该刊物刊登论-文的主要研究领域。因此,突破体制障碍,从刊名即突出刊物的特色和研究领

  域,以刊登体育学科中某一研究领域的论-文为主,强调刊登论-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结果等首先应在国内该领域居于前沿水平,为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深度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而非“千刊一面,面面俱到”的做法值得借鉴。

  从表9可见,2008-2010年SCI收录体育期刊的数量逐年增加,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都逐年提升,说明体育期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SCI收录体育期刊范围的扩大,也为我国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在提升自身学术质量和语言、编委、作者等方面国际化程度的基础上,努力进入SCI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表文章数量,是反映期刊当年发文的即时利用率的重要指标。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的即年指标最低值为。(9种),最高值为。.760(EXERCSPORTSCIREV),平均值为0.213。从《中国期刊报告(2011版)》统计的我国37种体育学术期刊2010年即年指标数据可见,即年指标最大值为1.135,最小值为0.013,平均值为0.173-。对比分析可见,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在发文即时利用率方面与SCI收录体育期刊相差不大。

  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科学类期刊的出版周期主要为季刊、双月刊和月刊,分别为35种(43.75%),24种(30%)和11种(13.75%),半年刊3种,年刊1种。此外,每年发行10期的有3种,发行9期、8期和3期的各1种。从出版周期方面看,因各种原因(科研评价机制对发表论-文数量的强化、刊物收取版面费的利益驱动等),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特别是体育类“核心”期刊)呈现出缩短出版周期的发展趋势,较多期刊从季刊改为双月刊、从双月刊缩短为月刊。出版周期的缩短可以增加期刊信息容量,促进体育科技的快速发表和交流,但在优质科研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刊物信息“量”有可能会带来信息“质”的下降。从2010年SCI收录体育期刊来看,其主流出版周期仍为季刊和双月刊(两者占73.75%),说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盲目增加信息容量、缩短出版周期,未必是在提升刊物质量和影响力基础上真正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期刊的出版国别共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以42种(52.5%)占据首位,排在后面的依次是英格兰10种(12.5%),5种(6.25%),意大利和荷兰各3种(3.75%),波兰和各2种(2.5%),等13个国家或地区各1种(1.25%)。期刊的出版国家或地区分布显示,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仍是SCI收录期刊的主要出版国。

  SCI收录的80种体育期刊共涉及6种出版语言,其中英语期刊74种,德语期刊2种,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各1种。从出版物语种分布情况看,SCI收录的体育期刊的出版语言以英语为主,占92.5%,其他语种的期刊只有6种,占7.5%。有学者研究发现,全球5万多种学术期刊中,有64.4%的期刊出版语言为英语,由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的学术期刊总数在增加,非英语母语国家也在创办更多的英语学术期刊,导致英语学术期刊的比例逐年上升4。由于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交流语言,以上情况在体育学术期刊中也存在同样情形。因此,在我国部分拟走国际化发展之的体育学术期刊而言,以英语为出版语言是一个重要条件。

  纵观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载文,基于各种原因,期刊载文的单一化(清一色刊登体育学术论-文)已成主流,由于缺少编辑评论、读者来信更正等互动内容,使得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单向已成固定模式。编辑、读者、作者间长期缺乏有效互动和信息沟通,可能

  导致三者关系疏离的同时,使效果大大降低,体育科技的缺乏必要的动力和讨论空间。因此,在借鉴SCI收录体育学术期刊丰富载文类型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人文,创造更多适合我国体育科技交流和的期刊信息方式,有效发挥体育学术期刊的“平台”作用意义重大。

  在期刊载文“类增”的同时,“量减”也应提上议事日程。近年来,基于我国科研评价体制中对科研“量”的强调,在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种类不变的前提下,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不断“扩容”成为一种阳寸尚”和“需求”。很多期刊由原来的季刊变为双月刊、从双月刊变为月刊,单期的页码也不断增多。据国内相关学者统计,我国部分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年均载文量达300篇以上5,而2010年SCI收录体育学术期刊年均载文量为139篇,且这其中有近40%的载文为非论-文形式。由于我国整体科研“功利化”的,在体育科研

  “”“量”增的同时,其“质”并未有明显的提升。在此影响下,部分体育学术期刊的把关标准下降,致使每年出版的体育科研“”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在体育科研评价机制、评价手段多元化的同时,借鉴SCI收录体育期刊的经验,不在发文“量”上取胜,而在发文“质”上争先。

  随着的深入,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也在享受中不断提升着自身的质量和水平,然而,这种提升可能更多地反映在期刊封面及内芯的装帧、印刷、设计的优化方面6。与SCI收录期刊刊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作者的论-文、组成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审稿专家队伍、组织不同形式的读者交流等不同,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迫于各方面因素的,在“开「〕办刊”的意识和行动上均显滞后:受主管及主办单位的行政性约束程度较深;办刊人员的国际视野、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鲜见刊登国外作者的高水平论-文;少数的国际编委多为“挂名”的装饰性“摆设”;的编者、读者、作者、专家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对线。

  EI的副总裁Mr.PeterC.Kat。所言:“优秀的出版物(goodpublications)+高质量的文章(goodarticles卜良好的学术交流(goodcommuni-rations),的学术交流氛围,是期刊提升学界影响力和学术水平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首先,在意识上,从编辑到编辑部、主办及主管单位领导均应具备“”的态度。诚然,中外体育学术期刊“”在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和学术氛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特别是准备面向国际化发展的期刊)不应故步自封,而应在承认以上现实距的基础上,具有寻求期刊国际化发展突破口和切入点的意识与紧迫感。

  SCI收录体育期刊的先进方法,在提升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基础上,使其学术质量同步提升:(1)学习与应用国际标准化期刊编辑与论-文写作规范,可能的途径是先通过国际学术出版网站(如EditorialManagerSeminar:,ALSPS:等),对相关规范(如APA等)进行学习,然后逐步将之应用于编辑实践中;(2)借鉴SCI收录体育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逐步规范我国体育期刊的审稿制度与流程,如每篇通过编辑部初审后,至少由3名同行专家进行同时匿名评审,给出客观的评审意见,作者参考评审意见修回后,请专家进行再次评审,逐步建立、完善作者与评审专家的对线年我国被JCR收录的78种科技期刊中,有55种分别与14个国际出版集团进行了合作,占收录期刊总数的70.5%,因此,对于准备国际化发展的体育期刊而言,在解决期刊语言障碍的基础上争取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是提升其同行认可度、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几率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3.3出版语言的国际化与网络化协同“世界水准的期刊至少应具备以下标准:第一,英文文体

  第三,被国际主要检索机构收录”。综观2010年SCI收录的80种体育学术期刊,其中绝大部分(占92.5%)期刊的出版语言为英语。英语是世界通用程度最高的语言,离开了英语这一强大工具,再优质的中文体育期刊也难以突破其国际化发展的案臼。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均为中文期刊,绝大部分期刊都附有英文文献信息(英文题名、摘要及关键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英文信息语意表达不准确、语法错误、单同拼写错误等时常发生。即使是水平较高的体育类核心期刊,在英文信息标注方面的问题也较常见,据统计: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封面英文期刊名中对“校名”和“体育”的英文翻译标准不统一;在封面和版权页英文刊名的大小写格式未保持一致;“出版年月”的英文翻译中月份标注形式不统一,有的期刊采用缩写,而有的期刊采用全称等气因此,基于目前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刊号增加的,可采用分层策略,推进我国部分体育学术期刊语言的国际化发展步伐:英文版体育期刊可建立专职英文编辑、外籍英文编辑、栏目英文编辑的交流与沟通机制,载文英文信息的准确程度、专业程度和地道程度;中文版体育“核心”期刊在刊登英文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可考虑增加英文信息(如图表、参考文献、各级标题等译为英文);中文版一般体育期刊重点应放在提升英文信息的准确度和质量上。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加深,期刊网络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SCI收录的体育学术期刊多采用网络、编校、出版、发行等,这对提高期刊办刊效率和效益、加快体育信息速度、促进体育科技等均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国内的《体育学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刊物的先行网络化探索,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化于近年来蓬勃发展,各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纷纷建立或拟建立网站及处理系统。但相比SCI收录体育学术期刊的网络化程度,我国体育学术期刊在网站、信息宣传、内容更新速度、超级链接、网络出版与发行等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借鉴国外高水平体育学术期刊多从属于大型出版集体(

  如HumanKinetics,Elsevier等),依靠统一的网络平台,发挥资源共享的集团化发展优势之经验,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应逐步消解“各自为政”的分散型办刊模式,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题得以协调的基础上,搭建统一的“体育学术期刊网络平台”2,其主体结构包括网络化采编系统、同一门户平的系统门户网站及在该门户网站下的数据库建设。在此平,所有的体育学术期刊编辑部均可实现数据及审稿人资源共享、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统一的体育学术评价标准的建立及个性化的编辑部采编系统功能等,以网络化为支撑,逐步实现其国际化发展之。本处全年提供EI会议,EI期刊、SCI期刊,北大核心论-文发表。我们原创、发表。价格优惠。有意者请职系:Tel:陶老师。

  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阿里巴巴以商会友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