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足

古镇周庄有座三毛茶楼 22年茶客留言600万

  三毛说,周庄是要有资格的人才可以真正到达的,周庄这块文化珍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

  在古镇周庄,有一个以“三毛”命名的茶楼,这里记录着三毛与周庄、三毛先生与茶楼主人张寄寒先生的不解奇缘。

  三毛祖籍浙江舟山,5岁随父母迁居台湾。1989年4月三毛首次回大陆探亲,途经周庄。据陪同的人员说,三毛一来到周庄,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就激动得哭了。她搂着周庄古色古香的瓦屋,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似的,自言自语地唠叨:“我来晚了!”她说她爱这里,还说她一定还会来的。

  事实上,张寄寒并没有见过三毛。他说,三毛的周庄之行,是来也悄悄,去也悄悄。张寄寒是在报纸上看到三毛来周庄的消息的,作为一个周庄人,又是个写作人,张寄寒发自内心的感慨道,没有亲眼见到三毛,他很遗憾。自那以后,总希望为她做点事情。

  “1989年的周庄并不像现在这样,当时人很少,可以跟踪采访。” 张寄寒对记者透露,“只要自己一问当地百姓,三毛有没有一个人到周庄,有没有买他们的东西,大家都会告诉他的。”

  1989年6月,张寄寒在追寻三毛在古镇留下的足迹之后,写成一篇散文《三毛在周庄》,并发表在《羊城晚报》和香港《中国旅游》杂志上。这消息很快在全国就传开了。

  当然,张寄寒当时并没有把这事当回事。1990年,一位号称三毛好朋友、邻居的台湾人来到周庄,并找到张寄寒,说看到张先生的刊登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上的文章,希望张寄寒可以复印一份给他,并希望张寄寒给三毛写一封信。

  于是乎,张寄寒很随意地写了几百个字让他带了回去。没想到,一个月以后,三毛居然给他回信了,而且是寄给张寄寒自己这样一位在周庄小镇上的作家。说到这里,老先生似乎有点激动,神情似乎在回味,又像在想着些什么。

  三毛的第一封信,坦诚地表露了她对周庄的看法,写得很真诚。张寄寒很感动,于是马上给三毛回信,表示三毛如果再来周庄,一定会尽地主之谊。

  1990年10月下旬,三毛接到张寄寒第二封信后,马上就回信了,把来周庄的具体时间、地点都确定了,并叫张寄寒帮她定个小客栈。三毛在信中写道:“我要把周庄当一个文化的珍宝。下回我再来,我就去找你。烦你替我找个小客栈,住下来,好不好?住三五日再走。”如果成行,这将是三毛也是第二次来周庄,结果,三毛并没有来。

  1991年1月4日,在荷西离开了人世不久,三毛便殉情去世。张寄寒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与三毛的书信交往》,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

  此后,每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每当大闸蟹捕捞上来的时候,张寄寒便会写一些东西,表达对三毛的怀念。

  一直到1994年,张寄寒还在想给三毛留下点什么。“毕竟,三毛那么喜欢周庄,而且把周庄的价值和地位抬的很高,看得很重。”

  “周庄是要有资格的人才可以真正到达的,周庄这块文化珍宝,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 张寄寒说,“这是三毛信中的原话,而且观点非常鲜明。实际上,她很担心周庄开发旅游后会毁坏当地的原始风貌。张寄寒说,他当时并不理解三毛这句话的含义,而自己在那几年怀念她,是希望有一天,在周庄的土地上,能把她的情感定格在周庄。

  1994年6月4日,张寄寒在周庄开了一个“三毛茶楼”。茶楼不大,上下两间小屋光景,没有刻意地装潢,简单、朴素、亲切。举目四周,整墙、整屋都是三毛的介绍、画像、照片、报纸、资料及信件。初开的头两年,张寄寒让别人管理,茶馆曾一度倒闭过。后来,张寄寒留职停薪,把茶馆保留了下来。

  在接手的第一年,张寄寒回忆说,第一年很辛苦,那一年,他一个字都没写,全部精力都放在茶馆经营上,基本能保证生活水平。第二年,张寄寒又开始写作了。

  张寄寒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钱是挣不完的。二十多年时间,他撰写并出版了十本书,有儿童文学、也有散文,更有诗歌。他说,自己总算在这个茶馆里,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张寄寒说,到今天为止,三毛茶馆开了二十六年,自己经营了二十二年。在这年月里,三毛茶馆留下了约六百万字茶客的留言,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他透露,很多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客,包括国外的茶客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精神食粮。实际上,客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创作灵感。对他来说,他的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因为每天都是不同的客人。

  今年,老先生已经76岁了。目前的他,身手矫捷,行动自如。加上夫人的大力帮忙,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即便三毛茶馆名声在外,张寄寒自己从来不炒作,不做广告,更不会去摆弄网络上的东西。

  把客人当做亲人,凭良心待客,无论是茶点、茶饮。这是张寄寒经营的“生意经”。据了解,当地类似店铺茶点已经翻倍的涨,三毛茶馆的一盘特色茶点直到现在依然是三十块的价钱。

  张寄寒说,做生意的时候,他心里是很平静的。不管是哪里的客人一律统一待客,不论是外地的客人还是外国的客人。不过有时候,一个茶客不满意的话,他心里也会有负担。但若茶客临走之时觉得很快活,这就会让他觉得释然。

  张寄寒表示,他很快要“谢幕”了,因此自己也不会再经营三毛茶馆,不知道茶馆会怎么样。他初步的想法是交给江苏水乡周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自己要写一个中长篇小说。

  “茶馆里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值钱,但经过某一段时间以后,它或将会是这里的文脉之一。它将不仅仅是一封信、两封信的故事。” 张寄寒如是说道。

  三毛茶楼,情归周庄。

  (伍策 尤紫璇 月格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