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融媒时代体育报道可以这么“追光”

  据知名足球数据网站Squawka统计,C罗职业生涯进球数达到759个,超越球王贝利,与奥地利名宿约瑟夫·比坎并列足坛历史射手榜第一。

  不过有个人可能心情比较复杂——那就是球王贝利。巴西老球王的社交媒体简介上写着:“历史第一射手(1283球)”。这事到底老球王怎么想,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传统的体育报道很少以此作为选题。但它进入了2021年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全新推出融媒栏目《追光》。只看标题,你也能感受到这个栏目的个性——《C罗出的算术题——无解》《薛定谔的东京奥运会》《2020翻篇!神秘“小红人”带你冲向2021》……

  “融媒时代,体育报道要来点不一样的。”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许基仁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新华社的体育报道要更加面向网络、面向青年、面向国际。

  制作一篇融媒报道需要几步?不同于给传统的文字报道配上几张图、插入一段视频的物理式三步走,《追光》栏目的报道从源头端策划开始就“融”字当头。选题要贴近受众、关注度高,采访素材要图片、视频并茂,文案写作风格、图片视频漫画表情包等等元素的运用要适应移动端阅读特征和年轻人阅读偏好……也就是说,不做简单的“三明治式”融媒报道,而要“烹制”各种“食材”融为一体、还能“引诱”受众“食欲”的“佛跳墙”。

  栏目的融合也带来了才华的融合。“过去我们是靠融媒人才‘单点突破’‘独木撑林’,现在要‘集团作战’‘多木成林’。”许基仁说。《追光》栏目采用“工作室”机制,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与其中。

  “工作室给了我们很大的试错空间,让我们能畅快淋漓地开脑洞,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年轻记者卢羽晨说,偶尔一些老同志会拿着报道来问年轻同志,这个“梗”是什么意思?

  “不过很快,老同志玩‘梗’会比我们还‘666’。”卢羽晨说,“大概是因为体育人总是乐于拥抱新事物。”

  经历、降级、主席去世……沙佩科恩斯的回归,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支巴西南部的球队被人们记住,因为他们曾经遭受苦难:2016年11月28日,麦德林,71人遇难,6人幸存,全队都在飞机上的沙佩科恩斯仅有3名球员幸存……

  这基于编辑部对体育的理解。“体育不仅给人愉悦的享受、生活的,更多的是给人希望,能起到教育的功能。”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副主任周杰说,“就像沙佩科恩斯队,历经重大挫折还能顽强站起来,重新生长。”

  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所说,在疫情肆虐、全球维艰的当下,奥运会就是“黑暗隧道尽头的一束光”。编辑部给这个崭新栏目起名字时,便想将体育的、生机和国社的社会责任感,融进一个“短小简练、有炫酷感、还不能俗”的词汇里。

  “追光”,这个泛着理想的光芒的名字,无形中为栏目树立起高标杆。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融发中心主任彭东笑称,自己现在的工作就是“寻找、等待与压力山大的循环播放”。

  寻找大量的选题,筛选最好的选题,等待更好的选题,还要经常“拷问灵魂”:这篇报道追到“光”了吗?找到契合受众兴趣的“点”了吗?明天推送什么?还有多少“余粮”?

  为与新媒体节奏相适应,《追光》栏目每日更新。不同于以往每逢重大事件、重要节点推出重磅融媒产品,《追光》致力于将融媒产品日常化。“这也形成一种倒逼,通过一个融媒栏目打造一支融媒队伍。”许基仁说,现在编辑部办公高效、专注度提高,干劲十足。“日更就是生产力!”

  擅长画漫画的,善于“抖包袱”的,“网言网语”说得溜的……不拘一格“冒”人才。“这个栏目让我重新认识了很多同事,发现了他们放飞自我、多才多艺的一面。”彭东说。

  1月4日,备受关注的“民法典首案”开审,起因是74岁的原告与被告在某公园进行羽毛球3V3赛时,被击中右眼,致使右眼接近失明。原告诉至公堂,主张对方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各项费用。

  聚焦民法典首案、昆明“运动门诊”、健身房“跑路”……打开新华社客户端《追光》栏目,你能看到体育界的大千世界,但也许看不到满屏的篮球明星、豪门球队、热门比赛。

  “我们做的不是娱乐产品,而是新闻产品。我们也不提供八卦消息,‘追光’不是‘追星’。”许基仁定调鲜明。

  既是新闻产品,就要传递信息,引导,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专业解读。对媒体融合颇有研究的周杰认为,融媒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竞争力不在于特别会做动图、剪视频,还是在于专业优势,专业性带来权威性。

  “新华社的体育报道具有专业深耕优势,专家型记者多,能够做出富有思想性和人文价值的报道。”周杰说,“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活的自我突破,才能为国社的体育报道凿出‘护城河’。”

  国社招体育记者有什么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外语好,能胜任国际采访。遍布全球的分社,也赋予了新华社体育报道的国际化优势。巴西的足球、北欧的冰雪运动、日本的体操王子……海内外记者联动,天涯资讯若比邻。《追光》融媒报道带动了传统中英文报道质量的提升,对新华社体育新闻对外报道也起到补充作用。

  这不是编辑部的一厢情愿。在新华社客户端上,《追光》栏目几乎每篇报道的浏览量都超过100万,还多次“上热搜”。

  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学校的体育教师毕首金,就是一个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但在学生们眼中,和蔼可亲的毕老师更像是拥有“魔法口袋”的机器猫。

  1984年,毕首金来到白汉场村执教。几个破损不堪的球拍,一个严重漏气的皮球……这所农村小学严重匮乏的体育器材,揪疼了他的心。很快,毕首金推出了第一款发明——板鞋。

  用PVC管弯成呼啦圈,用小药瓶和麻线合成跳绳,用废篮球皮剪成围棋子……37年来,毕首金用神奇的双手制作体育器材100余种,总计11600多件。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似乎为国际体坛按下了暂停键,举世瞩目的东京奥运会推迟,许多赛事也陷入停摆。体育界无新闻了吗?

  体育新闻人可不同意。过去一年,赛事报道少了,但居家健身、体育科技、体育旅游、体育产业、体育教育、生态体育、体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报道渐入公众视野。“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中也多有关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教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过去我们报道的重点放在竞赛体育上,而实际上体育是很宽广的。疫情带来的暂停,给了我们时间思考、学习和调研。”周杰说,疫情是坏事,但也客观上促进了体育报道、体育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不再只盯着赛事,记者的眼睛就能更多地看到:体育在基层,体育新闻在群众中。疫情没有荒废掉体育记者的事业。”

  其实,越是艰难时刻,人们越需要体育,需要从体育中获得力量和慰藉。过去一年,卢羽晨感受到另一种忙碌。

  “过去忙着搭乘各种交通工具赶往赛场,现在忙着记住一串串邀请码、进入在线‘会场’。出差少了很多,过去收拾行李的时间,现在用来检查设备电量够不够。”卢羽晨说。

  商业赛事快速复苏,风头正劲。中国首个UFC(综合格斗冠军赛)世界冠军张伟丽成了“出圈”明星,2020年3月8日成功卫冕金腰带后,她站在八角笼中央说:疫情是全人类的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冰丝带”全冰面面积近12000平方米,不仅大,而且有望成为“最快的冰”,让冬奥健儿滑得飞起。

  经过科技攻关,国家速滑馆不仅成为了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并且在两个最关键的设计方案——制冰系统的集成设计、冰板结构设计上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这项技术的“中国方案”。

  “冰丝带”“雪如意”“冰玉环”“冰雪走廊”……随着北京冬奥场馆、交通基建日益完工,这场中国人“家门口的冬奥会”脚步越走越近。

  1月2日,国人还沉浸在元旦假期中,多名运动员在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国内首个HS140跳台训练场地上,顺利完成首跳。

  这个首跳,是在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风洞实验室的科技保障支撑下完成的,这个风洞实验室能够用世界最先进的跳台滑雪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更精准地改进技术动作。

  拿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例,它有一个漂亮流畅又不规则的外型,外观玻璃每一块都不一样,这就让施工异常复杂,不能拼错一块。

  如何提高施工效率?给每块玻璃都贴上二维码,工人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这块“拼图”应该放在哪里,十分“智慧”。

  并且,“冰丝带”作为一个比赛场馆,不能遮挡观众席的视线万平方米的无立柱空间,用钢量也仅为传统屋顶的四分之一。

  羽绒服如何既保暖又透气,还能防水防风?如何给滑雪板选蜡、打蜡?什么样的跑鞋能让你跑得更快更远?体育科技无处不在,这样的报道,就问你喜欢吗?

  赛场上,她是帅气无敌的冠军——2019年澳新杯,夺冠;2020年冬青奥会,两金一银;2020年世界杯卡尔加里站,两金。

  “有些比赛在半山腰上,靠两条腿或者缆车会很被动。摄影记者要选择最佳拍摄点,更需要实现‘位移自由’。”许基仁说,冬奥会时,新华社记者要带着滑雪板去采访。

  2020年1月,冬青奥会在瑞士洛桑举办。编辑部派去很多记者做报道,这也成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编辑部参与的最后一场大型国际赛事采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