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我国英语报刊阅读教材述评

  在“地球村”时代,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融合世界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程度自不待言。教育部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8年)明确规定将能读懂《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英美报刊列为评定专业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指标。

  学生们不仅要掌握阅读纸媒和电子报刊的技巧,更加需要具备通过看英语报刊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并进行批判性思辨的能力。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或者在阅读教学中纳入“报刊阅读”。对于报刊阅读课程的发展态势,端木义万教授指出:“英语报刊作为教学资料的重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识,开设英语报刊课班级的数量持续上升。”他认为,“由于英语报刊比其他资料题材更加丰富,体裁更加多样,观点更加多种,内容更加新颖,因此更加具有素质教育的价值。”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不断有英语报刊阅读教材相继出版。它们中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罗建国主编的《英语新闻阅读与写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端木义万主编的《英美报刊阅读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滕继萌主编的《英语时尚阅读文选》(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王纬主编的《英文报刊阅读指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和贾国栋主编的《21世纪新闻英语阅读系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这些教材的共同优点是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英语新闻的阅读基本技巧。自2000年以来,英语报刊阅读教材日趋成熟。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选篇”时并不仅仅关注新闻的实效性,更注重分析该领域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遇到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影响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等。英语报刊阅读教材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视角。透过这样的一个视角,他们会体会到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问题会影响到世界,世界的问题也会影响到中国。

  在成绩面前,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英语报刊阅读教材建设尚存在一些空白,值得重视和探讨。在此,仅就三个突出问题进行阐述:

  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一个最有效也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借助迅速发展的大众传媒,尤其是报刊。地球上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想知道其他国家人民的想法,这就需要读新闻。读新闻不仅可以掌握信息,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新闻能以其他途径无法替代的方式教授人们以知识,帮助大众了解自己,以及整个世界。这就要求英语报刊阅读教材的编写者在结构全书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理念,即:强化各章的内在关联。各章之间均应从自己的角度反映全球化在该领域的影响和体现,使教材具备统一的脉络和贯穿的主题。这种设计可以帮助读者围绕着“全球化”的大命题,从、经济、文化、社会、科技、能源环境以及军事等不同角度去了解和体会“全球化”是怎么回事、它对我们的生活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最终,读者们通过把这些有“全书主题”的各类新闻读懂、读明白而深化了对“全球化”的认知并提升自己的全球化素养。

  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学子需要具备跨文化传播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懂得如何借助语言优势和传播媒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与世界交流与沟通。为此,本教材从泛读课程的定位出发进行设计,教学目的除了帮助学生熟悉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篇章布局、表达技巧及文体修辞之外,还要完成的一个基本任务是结合新闻选篇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和相关提问,扩大文化信息量,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并最终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英语国家新闻媒体在展示、传达自身的文化价值观时,遵循的思路和采用的主要方法,以此提高学生们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

  因此,英语报刊阅读教材在编写中需要注意如何凸显“跨文化传播意识”的培养。从“选篇”到“文章分析”再到“问题设计”,每个环节都应该有针对性地突出这个培养目标,并让它成为教材的一个重点、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问题也是中国目前的发展给英语报刊阅读教材提出的切实要求。正如国务院在2006年1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是)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这需要我们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对话。显然,英语报刊阅读教材建设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需要尊重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此,原新华社副社长马胜荣教授指出,“有一位法国新闻学者就说过,任何新闻稿件都渗透着和文化色彩。鉴于这一点,读新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需要掌握新闻的本质特点,而且还需要具备批评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广泛地阅读新闻,尤其是外文新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培养自己‘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能力”。

  美联社在创办时就明确提出“(新闻报道)必须做到事实与观点分离,即:只报道事实,不报道立场”。这种新闻观和报道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因此,英语教材不仅需要在选篇时注重体现观点的平衡性,还要下功夫进行体例创新,比如:设计“文中注”互动式提问和文章后的Criticalthinkingquestions等环节,有针对性地要求和帮助学生辨析这些新闻事件报道背后的观点并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

  2010年11月,一本新的英语报刊阅读教材——《英语报刊阅读:跨文化交际与批判性思维》(刘琛、郑保国主编)编写完成。围绕着上述三个基本问题,这本教材对各部分进行了设计。对于这次尝试,为本书作序的马胜荣教授认为:“这是国内第一部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入手而撰写的英语新闻阅读教材。这本教材围绕编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设计了各个环节,目的明确,在体例上有很大的创新。”

  总之,面对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国的英语报刊阅读教材需要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们从读世界新闻出发“走向世界”,为培养中国青年学子的“文化自觉”贡献一份力量。正如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