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2021:不畏浮云遮望眼

“十四五”开局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展望2021年,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新程征,更好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李成刚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中国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精准扶贫收官期的号角,“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在疫情大考中实现转危为机逆势而上,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大台阶,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提高到17.5%左右。进入2021年,中国将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性跨越。

逆境前行,破浪扬帆

“面对疫情综合大考,在党中央带领下,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再次彰显了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劲动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强大凝聚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对表示,面对疫情巨大挑战,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纾困救助政策,凝聚全社会强大合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做到了“三个率先”、呈现了“两个超预期”、部署了“一个新战略”。

他指出,“三个率先”,一是率先控制住疫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二是率先复工复产,短期内推出了8个方面90多项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三是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在一季度GDP缩减了6.8%的情况下,二季度就由负转正,全年有望增长2%左右。“两个超预期”:一是外资外贸形势超预期,二是市场主体韧性超预期。“一个新战略”:面对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新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明确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向表示,遭遇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供给、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财政一揽子扩大支出、减税降费政策总量达11.5万亿元,新增贷款达到20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总量达到35万亿元左右。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作用下,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

他认为,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供给端恢复较快,工业带动作用增强。二是内需不断改善,投资拉动效应加大。三是出口明显好于预期,成为经济恢复的重要拉动力。四是物价涨幅有所回落。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仅增长0.9%。五是就业压力逐步缓解。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我国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援企稳岗,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已大大超过全年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六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面对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极大增强了外资对我国的信心,在全球利用外资下降40%左右的情况下,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加。

大道不孤,风险仍存

经历疫情考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衷共济、风雨同舟,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认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仍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势头。

陈昌盛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一些国家遭遇了第二波疫情高峰,加之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滞后且量产能力不足,全球经济恢复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政策外溢效应和经济波动仍将持续加大,经济复苏分化和不平衡态势将更趋明显,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同时,国际分工加速调整带动跨境贸易投资与产业格局变化,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同时,我国经济恢复过程中仍面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潜在风险和挑战依然较大。疫情使重点人群就业压力突出,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恢复偏慢;小微企业恢复相对滞后,经营仍面临市场拓展难、融资难、人才吸引难、创新升级难等挑战;收入分配和消费差距有所拉大,低收入群体下降更为明显;金融风险有所累积,企业债、地方债违约风险上升,经济持续复苏的势头仍需进一步巩固。

祝宝良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难预料。叠加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较为复杂。

“大范围的经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和损失往往超过发达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也不例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对表示,一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疫情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弱,而经济增速降低导致的财政脆弱性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往往超过发达国家,由此导致的资金流出、汇率波动、财政赤字等方面的风险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不少新兴市场国家都在通过货币超发解决短期的问题,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较2020年初增加了45%,美联储资产负债表2020年2月底至11月底扩张约了72%,而20个新兴市场中有19家央行因购买政府与私人部门债券导致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平均增幅超过2008年危机期间的4倍。由此出现了大量热钱在各个国家、各个市场之间快速涌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很难预测。

蕴育新机,开好新局

“展望2021年,优化生育政策、乡村振兴、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是值得关注的增长点。”张雪春认为,2021年宏观政策的关键在于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只有通力协调合作,宏观经济才能平稳过渡。财政政策方面,尤其需要中央财政发力,避免地方财政“一收就死、一放就乱”。货币政策方面,逆周期的政策退出不能太快,要与疫情应对和经济复苏速度相匹配。

“2021年,既要关注宏观经济,也要关注微观经济;既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注重就业和民生;既要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又要防范经济风险。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要谨慎、逐步推出,防止出现政策悬崖。”祝宝良认为,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持续发力,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对科技、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的保障力度,推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的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同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受2020年的低基数影响,2021年我国经济会出现补偿性增长。”他预测,“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在8%左右,全年出现前高后低态势,其中一季度经济增速会达到两位数。”

观察

构建新格局 开启新征程

李成刚

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取得了可载入史册的成就。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中国向决胜全面小康和全部脱贫发起最后冲锋。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六稳”“六保”要求基本落实,为2021年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潜力令世界赞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以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为主阵地,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经济复苏,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方式。以“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和“九章”量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代表,折射出中国创新能力的巨大提升。内需不断改善、就业基本稳定、利用外资逆势增加,表现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202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决心令世界瞩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向难啃的硬骨头发起冲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开启全球最大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倡导多边主义主旋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释放的巨大红利惠及全世界。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美丽乡村建设展开壮美画卷,中国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均收入跨过1万美元大关之后,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体、清洁的土壤成为衡量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维度,“绿色”成为提升居民福利和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

2021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新征程,需要我们站在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前进的唯一路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面对新形势下动荡变革的国际局势,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再次宣示了党中央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奏响“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强音。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开放是效率的源泉,破除要素市场壁垒、打通内循环的改革攻坚和推动市场对内和对外的高质量开放相辅相成。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是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40年奋斗,“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正如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的坚定表述,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构筑新发展格局须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放

李成刚

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指出,“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在前所未有的逆境和困难中,中国把握住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时间窗口,走出阴霾率先复苏,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21年,站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0年12月23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编制纲要草案要体现深化改革开放,展示中国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拿出更多制度型开放新举措,改善外贸外资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对表示,“十四五”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上看,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从国内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既要善于顺势而为,又要勇于逆势而上,在危机中抓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十四五”时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努力开拓新发展格局,离不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宜勇向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他认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这个循环要畅通起来,就必须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特别是供给体系和国内需求要更加适配。这些要求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杨宜勇认为,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着力补结构性的短板,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还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已经开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前瞻2021年,我们需要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齐心协力、开拓进取,迈出“十四五”开局的坚定第一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展望2021丨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亮点频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乡村振兴:新五年农村工作总抓手

年终特稿丨乱云飞渡仍从容 中国经济站稳20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⑧丨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传递出哪些信号

决战决胜@2020丨江苏农村普惠金融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破关键 布全局 数字经济落子支持高质量发展

监 制丨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