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十四五”民企迎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展望“十四五”:民营企业发展新机遇

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民营企业充满活力和韧性,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空间将更加广阔。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机遇,打赢“十四五”的开局首战,精彩开场?本期新闻洞察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邀请了相关专家和企业家谈民企新特征、新机遇、战略规划,敬请关注。

深解读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王晶晶

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2020年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稳步向好,生产指标、效益都在逐步好转,企业信心逐步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11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9%,连续4个月累计正增长。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江西省中小企业协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涂颖清日前对表示,中小企业充满活力和韧性,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空间将更加广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要把握机遇,奋发图强,奋勇争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小企业作为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全面、科学、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积极地从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方面护航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不断为其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民营企业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善抓机遇 提质增效 争当新经济新业态的践行者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涂颖清表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民营企业要顺应形势,抓住新机遇,争当新经济新业态的践行者。要紧扣经济发展新形势、思考新变化、抓住新机遇。在她看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智能制造、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新基建、工业物联网等“数智化”为特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刷新产业模式、增强创新浓度、提升产出强度、拓展合作广度,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这为企业主动求变求强提供了发展空间。

同时,中小企业还应不断提升质量,满足新需求,争当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阶段。涂颖清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已改变并将继续改变着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生产及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小批量化,生活方式碎片化、个性化。但是“质”的短缺问题突出,表现为质量的短缺和动态非均衡,这将是未来市场供求关系新特点。

对此,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更应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通过数智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数智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催生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提高产品质量,为“上下游产销”疏堵点、为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接断点,熨平供需两侧的不匹配,有力连接产业链和畅通供应链,满足广大群众消费新需求和新变化。

打通“任督二脉” 争当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了20万家。在涂颖清看来,民营企业有活力、有灵性、有韧性,有“敢为天下先”的特质,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和自身行业特点,要拥抱新科技,加强与顶尖科技巨头、知名高校、高精尖技术企业的全面合作,携手共建科技创新生态。

“中小企业要增强将新科技的基因注入产品和服务中的意识,创造‘新物种’,打通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任督二脉’,在关键设备和关键环节上实现自主创新。”涂颖清说,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知识社会)这一特殊的二元经济(社会)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以非常特殊、复杂而艰难的社会转型为特征,这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转型,一方面局限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现实环境下,另一方面面临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特定时期。在我国经济尚未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又面临数字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同时,在没有完成市场化的情况下,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一直以来国际产业结构的格局规定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使其沿着低端制造业、低劳动力价格、高资源消耗与高环境污染(简称“两低两高”)的方向来增加产值和获取利润。广大民营企业要在制度赋能、科技加力、降本增效上狠下力气,以创新链为突破口,加快整合产业链和应用链,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在发展环境方面,创新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始终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其根源就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机构为降低“道德风险”,必然加大审查监督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又使金融机构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融资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中小企业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涂颖清还认为,除了实现经济效益,从自发走向自觉,增强家国情怀,争当履行社会责任的带头人也是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新特征之一。过去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是简单地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为社会创造财富等。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实力的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生态环保和慈善捐赠活动,践行社会责任,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正呈现出从部分走向整体,从规定走向自觉,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治理的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家国情怀等特性。

话机遇

铆足干劲抓机遇 民企信心十足

图片来源:新华社

王晶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民营企业如何打赢“十四五”的开局首战,精彩开场?接受采访的不同行业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政策利好环境下,企业发展充满活力,铆足干劲抓机遇,他们信心十足。

刘汉元:“碳中和”规划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目前‘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在‘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即将迎来发展机遇。”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全联新能源商会执行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公司规划,将借助通威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继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记者了解,“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其通过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总量互相抵消,实现“零碳排放”。刘汉元介绍,作为全球农业和光伏行业龙头企业,通威集团正在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并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谈及战略规划,他表示,通威集团将继续推动光伏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维护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未来,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参与者,通威将继续扮演好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牵引者、生产者,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杜绪明:抓政策和高质量发展机遇 做精做强主业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科好集团公司是一家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杜绪明对表示,要把握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机遇,紧抓市场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握机遇关键在于做精做强主业。”杜绪明说,他们专注高科技仪器设备研制、文化传播、人力资源、国际教育工业互联网、国际贸易及实业投资等业务。如何做精做强?他表示,在仪器设备领域,以更多的创新科技成果作为依托,积极拓展市场占有率;在文化传播领域,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和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源领域,以大数据为基准,用精准、专业的服务,为企业选人才招人才、人才择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助力客户转型升级;在国际教育领域,运用好高端人才大数据精准服务高端人才,为人才提供精准的职业发展高端教育培训,为社会输送高端人才作贡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战略上,杜绪明告诉,一是稳步发展核心业务,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扩大市场需求量,在现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加强科研力度,积极开辟产品新用途,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保障机制;四是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的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杨根莲:信心十足 企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安徽。”安徽安思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建设安全家居智能“云”系统,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该公司执行董事杨根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如今,精装修房屋正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主流趋势。而从地产商精装修项目的智能家居产品配置比重上来看,智能锁已成为该领域的最大赢家,比重高达83.1%。”杨根莲分析,随着精装修时代的到来,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各大地产商提升房屋附加值的卖点之一。智能锁在地产端的初装量近年来持续走高,而市场上大多数新消费者,都是通过地产预装用上了智能锁。接下来,他们将借助周边城市的高速发展,抓住机遇,与地产项目合作,做好前端客户的销售。

“从市场层面来看,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中国智能锁依旧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地产初装市场,抑或是机械锁升级换代,以及新用户的增长,均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谈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她表示,在业务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向智能家居安防延伸,将智能锁与智能猫眼、室内摄像头、家居遥控组合到一起推向市场,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评论

民营经济发力打好“十四五”开局战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成刚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为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摆脱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优化营商环境、简政降税减负等诸多方面入手,为广大民营企业“增强元气、提振信心、升级发展”,取得了不平凡成就。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实现“六稳”“六保”工作目标,民营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的主力军。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打好开局之战,民营经济以其在市场中磨炼出的高度敏感性、高适应性优势,必然在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主要力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市场机遇厚植市场潜力,国家政策的着力点显而易见,即从问题导向出发,补民营经济短板,蓄民营经济实力。

具体来看,国家政策的着力点, 首先是发力纠正政策错位。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政府均出台了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实际执行来看,这些政策举措与民营经济主体的具体需求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如民营经济主体需要更多的直接融资支持和长期信贷优惠,但目前政策帮扶的多是间接融资支持和短期信贷优惠。改善这些政策“错位”需要从民营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让帮扶政策真正成为民营经济壮大腾飞的动力。

其次是发力推进法治保障。法治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民营经济的法治化建设一直是国家政策重点关注的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再三强调,但从立法和执法两个层面看,仍存在诸多短板。如关涉民营经济的立法数量不多、立法质量不高,尤其是关于民营经济主体的违法所得与其合法财产和个人财产、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划定还存在模糊之处,一些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的问题是否适用于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也没有明确说明。立法与执法中的模糊化,导致对民营经济主体的财产权、人身权、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保障不足。

再次是发力改进理念顽疾。“放管服”改革的主旨,在于改变民营经济歧视,但现实中重国有轻民营、重大轻小、重强轻弱的理念依然是为民营经济“正名”的障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使主动服务民营企业意识不足,导致商事制度改革阻力重重,政务服务系统难以发挥完全作用,行政成本、制度性成本居高不下。

最后是发力补齐制度缺失。长期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新36条”、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均有力地支持了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以及垄断领域。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导向可谓强烈,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长期存在,特别是垄断领域的改革难度大、成本高,民营企业的隐性市场准入壁垒和门槛仍须进一步破除。同时,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还须持续发力,需要在制度层面进一步解决民营经济信用贷款门槛高、规模小、申请难等问题,尽快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十四五”开局,民营经济毫无疑问还将发挥主力军作用。民营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良好势头,既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硕果积累,也是立足“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破解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国家扶持政策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增强民营经济的持续动力和活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将是打好开局战的关键。

作者系

热点丨多个热点城市升级调控严格落实“房住不炒”

新春走基层②丨武汉:浴火重生人间值得

新春走基层①丨北京社区:让防控工作始终跑在疫情前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议

2021:以新经济韧性对冲金融体系脆弱性

时报调查丨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 让“就地过年”无后顾之忧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