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打破文体界限 延展脱贫内涵

  罗长江获得湖南省“梦圆2020”专题文学创作一等奖的长篇报告文学《石头开花》,是一部独具匠心之作。作者以跨文体的审美张力,大幅度地延展了扶贫脱贫主题创作的内容边界,使得文本意义建构既视域辽阔、层次繁复,又舒卷自如、斑斓多姿。

  首先,《石头开花》超越报告文学纪实性本位的常态结构,别开生面地链接起一个个问题探讨、理性思辨的意义板块,深层次地展开了中国反贫困事业所蕴含的思想气象。

  《石头开花》以张家界旅游扶贫脱贫“武陵源模式”为观照对象。但全书七个篇章在案例纪实之后,都别开生面地“链接与延伸”了一个“反贫困随想”的宏观问题探讨板块,错落有致地将百年中国的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的时代现实和整个人类的反贫困难题纳入同一视野,提炼出一系列问题来进行度、深层次的考察。

  关于贫困根源,作者梳理出环境恶劣致贫、闭塞落后致贫、贫困文化致贫、人口陷阱致贫和贫困陷阱致贫等原因。关于扶贫措施,作者点面结合地归纳出社会政策帮扶、人力资本帮扶、精神和文化帮扶、既输血又造血的帮扶和制度化扶贫等“最靠谱的帮扶”办法。关于扶贫力量,作者强调乡村人力资本提高的关键作用,进而阐发了“新乡贤”形成的意义,揭示出人力资本升级的路径。针对脱贫攻坚进程中乡村社会中部分人存在“等靠要”思想和部分扶贫措施存在表面化等局限,作者强调了施以教化、精神脱贫的紧要性和“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的问题两面性。剖析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贫困”可能性陷阱,更属作者前瞻“富足平衡”新状态的敏锐发现。

  其次,《石头开花》在报告文学记人叙事的具体过程中,摇曳生姿地延展出对相关的天地自然境界、农耕文明记忆和民间艺术遗产的解读与想象,丰富多彩地彰显出脱贫攻坚战所唤醒的生态诗意和文化气象。

  这种知识考古性质的解读和诗意渲染性的想象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讲述“新时代民宿”,作者就将沉浸式体验形成的“山林散记”和陈玉林的民宿建设理念交叉展开,既介绍了陈玉林乡土与时尚“混搭”的建筑美学,“共存共荣”的环境美学和“半是轻奢、半是乡愁”的经营之道;又情景交融地描述出“春笋乱冒的日子”“竹舍听雨”等民宿诗意境界。讲述王作军种葛,作者又穿插叙述了中国采葛食葛的传统、葛根的医疗与养生价值、《诗经》以来各种文化典籍有关葛的书写,以及葛产品开发的现状与前景。凡此种种,使得文本叙事进程呈现出一种枝繁叶茂、姿态横生的审美风貌,充分展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所激发的浓浓诗意和文化意蕴。

  借助人文地理环境来深化审美认知,是《石头开花》又一“旁逸斜出”之处。作者或者展开与张家界山水的心灵对话,感知那历经风化雨蚀、雷击冰摧而昂然挺立的砂岩峰林和扎根于砂岩奇峰上的武陵松,以之与自强不息、奋战贫困的武陵源人相类比;或者追溯“南裔荒服之地”的远古历史,将舜“放驩兜于崇山”建立南方农耕文明与童军的土著农耕追求相串联,将当地的“夸父石”传说、夸父精神与童军的“死磕”精神相比附,从而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思维自由度和艺术空灵感。

  再次,《石头开花》打破报告文学的文体界限,广采博纳各种文体形态作为艺术手段,形成了有效敞开脱贫攻坚内蕴的强大审美张力。

  不管在纪实还是思辨的过程中,《石头开花》都不拘一格地穿插着各种文体形态。从文艺领域的民族史诗、民间歌谣、古诗词等,到理论领域的党刊社论、学术著作、地方史志,再到驻村干部的扶贫日记、扶贫对象的大会发言等,作者都大开大合地将其纳入文本意义建构之中。作品的文体形式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作家的思想视点与思维方式。

  习总强调:“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石头开花》以跨文体的审美张力,触角深广地涵纳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思想、文化与审美气象,充分表现出一种为“讲得好”而努力的诚心、雄心与匠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