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特征与对比研究

  近年来,短视频新闻成为主流媒体转型突围的重要战略。研究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三家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进行内容分析(N=439),试图探究不同类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内容生产差异及其规律。研究发现,短新闻生产的源媒体特征明显,出现去故事化、去播报化、记者弱化的新闻形态,在侧重展现新闻的“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兼顾新闻完整性。总之,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与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澎湃新闻”的短视频新闻实践在视频来源上特征迥异,在技术形态与新闻要素使用上趋同。

  根据央视索福瑞2019年发布的《CSM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短视频已超越电视、网络视频,成为使用率最高、具有高使用黏度的视频形式。[1] 2019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8.2亿。[2]短视频新闻是“长度以秒计算,总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美化、编辑,并可在多种社交平台上实时分享的一种新型视频新闻产品”。[3]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满足了受众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观看需求,也成为主流媒体转型突围的重要发展战略。李良荣甚至表示,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4]短视频以广泛的用户覆盖、丰富的产品类型及先进的分发体系在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在全球传媒生态中越来越重要,多个国家开始建设专门的国际视频通讯社,比如中国的CCTV+、俄罗斯的Ruptly视频通讯社、非州通讯社ANA。

  主流媒体原指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近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中央提出“新型主流媒体”概念,强调媒体转型要重视培育互联网思维。新型主流媒体是由党委直接领导,传递主流价值观,以报道时政新闻为主,并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5]目前,主流媒体布局短视频新闻,加速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下主流,如新京报“我们视频”、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等。同时,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红星新闻”为代表的媒体也在积极开拓短视频新闻板块。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中纸媒和电视媒体代表的“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作为代表的“澎湃新闻”在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差异及其规律,描述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实践,探索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的创新思路。

  短视频新闻兴起于美国,早在2008年,致力于对热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的短视频新闻网站Newsy就已成立。短视频与新闻业的融合,将会开辟移动可视化报道的短视频新闻这一新领域。[6]短视频具有独特的内容形式和分发机制。据路透社新闻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移动短视频新闻需求会快速飙升。[7]短视频新闻机构 Now This的差异化分发举措,对于同一新闻事件,Now This会为Vine制作6秒的新闻片,为Instagram制作15秒的总结报道,而对Now This网站用户则呈现长达39秒的“豪华”内容。[8]

  短视频新闻更新了新闻样态。内容产业繁荣、信息需求碎片化、4G网络发展及移动客户端普及等都有利于资讯短视频发展。[9]有学者指出,使用短视频应用Instagram Video制作编辑新闻并同步分享至脸书(Facebook),能够扩大传播范围,提升新闻到达率。[10]在报道中运用Vine短视频能够提升新闻影响力,[11]有利于扩展新闻报道形式。[12]但是传统媒体转型面临挑战:电视台虽具有视频基因,却受到了传统操作理念的掣肘;报业的视频制作技术人才匮乏;而互联网公司面临着时政和突发新闻的采集资质困扰。[13]

  短视频新闻的内容类型、新闻态度、媒介形式等也为学者所重。澎湃新闻官方微博发布的短视频新闻,选题倾向社会类,标题冲突词语偏多,态度偏向批判,视频来源多为目击者,视频时长多在一分钟内。[14]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澎湃新闻长度普遍接近“短消息”,注重现场感、少背景音乐。[15]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以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来探讨短视频新闻现状与特点的质性研究较多,量化研究偏少,且内容分析多集中于描述性层面。此外,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研究不足,不同类型主流媒体的对比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欲通过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生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短视频新闻规律。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不同类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的内容来源、视频时长有何差异?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在视听元素上有何特点?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在新闻要素的选择上是否有所侧重?

  本文选取新浪微博作为抽样平台,因为目前“两微一端”成为短视频传播的主要渠道。[16]微博的社交属性、广场属性及主流媒体强大的粉丝基数为短视频新闻带来了巨大流量。在具体样本上,选取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分别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中纸媒、电视媒体以及新型主流媒体的代表。首先,三家媒体都拥有庞大的微博粉丝基数,截至2019年6月1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官方微博账号粉丝数分别为8912万、8473万和1681万,体现出三家媒体在微博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作为中央级主流媒体,在导向和新闻传播上始终发挥引领作用。而“澎湃新闻”作为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媒体平台,具备浓厚的互联网基因,是我国主流媒体整体转型的先行者。

  在抽样方法的选择上,本研究借鉴报纸的抽样方法,采取构造周抽样法在2018年5月~10月及2018年11月~2019年4月中各抽取一个构造周。经统计,在两个构造周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新闻分别为113条、133条和193条,以每条短视频新闻作为分析单元,将约占总微博数三分之一的439条短视频新闻作为本研究的总体样本。

  由于本文探讨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媒体技术驱动下新兴的新闻样态,因此在参考多篇内容分析量表并对样本进行细致观察后,本文确立了最终的测量指标,对视频来源、技术形态、新闻要素等3个维度共16个变量进行编码与测量。

  人工编码由两位编码者完成。研究者从三家媒体的官方微博账号中随机各抽取20条短视频新闻,同时独立编码。编码后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名编码员间的信度系数Cohens Kappa值16个变量都在0.75以上,结果可以接受,再采用列联表统计方法,对三家媒体3个维度16个变量的测量结果做交叉分析,用X2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三家媒体在“原创情况”“视频关键素材来源”和“电视新闻平移情况”上均呈现出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即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在视频来源上因媒体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人民日报”强调聚合,“央视新闻”依赖源媒体,“澎湃新闻”追求原创。在“原创情况”上,三家媒体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182.487,df=2,P0.001)。人民日报原创短视频新闻仅占12.4%,有效利用了信息聚合的优势,将近九成引用于其他媒体。而澎湃新闻的情况恰好相反,九成的短视频新闻属于原创,仅有9.8%来自他媒,与其追求原创报道的媒体定位不谋而合。央视新闻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62.4%属于原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83个原创短视频新闻中,仅24个(16.56%)属于专门在移动端分发的短视频新闻,其余59个(83.44%)皆是从电视平台平移而来,可见其内容大多还是依赖于电视媒体的新闻资源。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强调专业生产内容(PGC),“澎湃新闻”注重用户生产(UGC)。在“视频关键素材来源”上,三家媒体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145.719,df=12,P0.001)。“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素材来源均以记者或通讯员为主,“央视新闻”的比例更是高达59.4%。同时,二者对于网络素材的选取也十分谨慎,仅占2.7%和4.5%。记者或通讯员作为专业采编人士,提供的素材在准确性和画面质量上更具保障。由此可见,作为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二者十分注重自身的专业性和公信力。而“澎湃新闻”则较多地采用当事人或目击者等相关人士提供的视频素材,占比32.6%。由于新闻事件常具有突发性,当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这些视频能够有效弥补现场画面缺失的情况。

  “央视新闻”依托电视媒体资源,电视新闻平移情况超半数。三家媒体在“电视新闻平移情况”上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94.328,df=2,P0.001)。“央视新闻”中电视新闻平移的比例高达51.9%,“人民日报”20.4%,而“澎湃新闻”仅有5.7%。显然,这与源媒体类型有重要关系。“央视新闻”依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强大的采编团队,拥有充足的电视新闻资源。另外,“央视新闻”移动网矩阵号还招募了看看“新闻knews”“四川观察”“江苏新时空”等多家省市电视媒体机构,逐步形成了一个移动端的融媒体内容聚合平台,为其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短视频新闻资源。

  视频时长多集中在两分钟以内。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在视频时长上没有统计学差异(X2=9.585,df=8,P=0.295),即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视频时长未因媒体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三者的视频时长多集中于0~2分钟(澎湃新闻78.2%,人民日报73.4%,央视新闻72.9%)。澎湃新闻超过3分钟的短视频新闻更是仅有11条,占比5.7%。这反映出当下短视频新闻时长短小以迎合受众碎片化和移动化观看习惯的特点。

  在视听元素上呈现出对传统电视新闻的颠覆。三家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在“配乐、后期配音、多媒体使用、解说型字幕”四个变量上呈现统计学差异。即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在配乐、后期配音、解说型字幕等视听元素上呈现出对传统电视新闻的颠覆。

  解说型字幕应用常态化。在解说型字幕使用情况上,三家媒体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89.789,df=2,P0.001)。其中,“澎湃新闻”对解说型字幕的使用情况最为常见,达到了89.1%,“人民日报”69.9%,而“央视新闻”为39.8%。这是由于“央视新闻”超半数的短视频新闻由电视新闻平移,这些视频仍使用传统电视新闻字幕。而解说型字幕与电视新闻字幕不同,它们通常字体较大,重点信息还会用醒目的色彩加以标出,帮助受众迅速获取关键信息。在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解说型字幕的应用已常态化。

  去播报化特点显著。在后期配音的使用情况上,三家媒体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70.332,df=2,P0.001)。后期配音在传统电视新闻中应用频繁,“央视新闻”有41.4%的样本使用了后期配音,而“人民日报”为14.2%,“澎湃新闻”仅有5.2%。由此可知,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体现出区别于传统电视新闻的去播报化的特点,即不再通过后期配音这种听觉呈现方式来进行逻辑串联和细节补充,而是更多地运用解说型字幕等视觉呈现方式来增补画面信息。

  弱化记者角色。在记者出镜情况上,三家媒体并无统计学差异(X2=1.702,df=2,P=0.427),三者均弱化了记者的角色,记者未出镜的比例超过八成(“人民日报”88.5%,“央视新闻”82.7%,“澎湃新闻”86.0%)。

  调查采访情况相对较少。在调查采访方面,三家媒体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X2=9.643,df=6,P=0.141),未进行调查采访的比例都在半数左右。在采访方式的选择上,现场采访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电话采访。由于短视频新闻注重时效性和现场性,强调用最短的时间告知受众最具价值的新闻信息或展现最具冲击力的现场画面,因此除了弱化记者角色之外,调查采访情况也相对较少。

  同期声运用较多。三家媒体在同期声使用情况上并无统计学差异(X2=0.753,df=2,P=0.686),基本处于八成上下(“人民日报”83.2%,“央视新闻”79.7%,“澎湃新闻”79.3%)。究其原因,一方面以现场环境声(如车流声、爆破声等)为代表的同期声能够令受众迅速进入最真实的新闻现场;另一方面,现场采访过程录入的同期声能够带给观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在两者合力作用下尽力还原事实原貌。

  配乐使用频繁。短视频新闻中使用的配乐风格多样,与新闻题材紧密相关,用于烘托气氛、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三家媒体在配乐情况上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54.108,df=2,P0.001)。“澎湃新闻”使用配乐最为频繁,比例高达79.8%。其次是“人民日报”,占比62.8%。而“央视新闻”仅有39.8%。由此可以看出,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使用配乐较为频繁。而传统电视新闻对于配乐的使用相对谨慎,央视新闻在配乐的使用上明显低于另外两家媒体。

  三家媒体对事件经过和结果的报道比例均在95%以上。可见,短视频新闻关注事件是什么,以及它是怎么发生的,这与以短视频作为载体呈现新闻信息密切相关。短视频的时长较短,需要将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以最快的时间展现给受众。

  在对“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的呈现上,“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明显低于“澎湃新闻”,这与“澎湃新闻”对于解说型字幕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澎湃新闻”193个样本中89.1%使用了解说型字幕,而解说型字幕正起到了标识新闻六要素的作用。通常在“澎湃新闻”的视频开头会以蓝底白字的形式标识出“时间、地点”这两个基本要素,随后仍会通过解说型字幕的方式将新闻事件的主要概况展现出来。这一模式化的操作流程保证了澎湃新闻对于新闻六要素的呈现较为完整,基本达到九成以上。而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的短视频新闻来源相对混杂,若仅发布现场视频却未添加任何的配音或字幕说明,就会出现新闻要素缺失的状况。

  三家媒体在电视新闻平移情况、原创情况、关键素材来源等方面都呈现出统计学差异,印证了殷乐、高慧敏指出的短视频新闻“源媒体特征凸显”的特点。[17]

  从电视新闻平移情况来看,由于央视新闻源媒体为电视媒体,直接平移电视新闻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省时省力,但传统电视新闻是否适合在移动端传播仍值得商榷。电视新闻强调故事化的叙事逻辑,常以大量空镜头等来串联故事情节。然而在注意力稀缺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话语体系夹杂了过多的冗余信息。正如常江所言,基于蒙太奇叙事法则的传统视频新闻已无法适应网络用户移动化、碎片化的新闻接受情境。[18]因此可以看出,电视台虽拥有视频基因,却也因此受到了传统操作理念的掣肘。[19]

  从原创情况来看,“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重聚合,“澎湃新闻”拼原创。“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充分利用信息聚合优势。一方面,此举能够保证二者新闻来源充足,做到优中选精;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强大的传播力能够帮助其他新闻媒体迅速扩大内容影响力,形成双赢的局面。相较之下,“澎湃新闻”则更追求新闻的原创性。

  从关键素材来源来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强调专业主义,“澎湃新闻”注重用户生产。这反映了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对媒体公信力的重视。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兴起的“澎湃新闻”,则充分通过用户生产内容,弥补突发性新闻现场画面缺失的状况。

  首先,短视频新闻放弃铺陈、直击现场,体现出“去故事化”的叙事逻辑。短视频以短小精悍著称,三家媒体的短视频新闻时长多集中在0~2分钟,通常在视频开头就直接进入新闻现场,将事件和矛盾核心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受众。

  其次,以解说型字幕替代后期配音的方式体现出短视频新闻“去播报化”的内容特点。在短视频新闻中,传统电视新闻中常见的后期配音已基本被解说型字幕取代。解说型字幕字体较大,且颜色醒目,很容易俘获观众的注意力。正如美国短视频新闻机构Now This的制作人所言:“带有解说型文字的静态图片通常比声音解说在传播时更有效,因为这些幻灯片式的帖子往往在受众眼里占据着主导地位。”[20]

  最后,记者出镜和调查采访的减少表现出明显的“记者弱化”。在传统电视新闻中,记者常常通过现场播报或提问等方式“出镜”。然而经统计发现,三家媒体的记者出镜情况均不到两成,未进行调查采访的比例也达到半数左右,记者角色被弱化了。这一方面体现出短视频新闻强调用现场画面说话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短视频新闻用户生产内容(UGC)的生产模式愈发显著。

  另外,配乐和同期声的运用也较为常见,三家媒体对于同期声的使用均在八成上下,“澎湃新闻”使用配乐的比例高达79.8%,“人民日报”也达到62.8%。从整体而言,主流媒体移动端短视频新闻的报道形式呈现出“解说型字幕+同期声+配乐”的标配模式。

  新闻六要素被认为是新闻构成的基本成分,与以往六要素齐全的新闻报道不同,短视频新闻在极短时长内常以个别要素突显传播者意图。有学者认为短视频新闻通常利用“起因”和“经过”来突出事件的矛盾冲突因素。[21]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发现短视频新闻具有侧重展现“经过”和“结果”的特点,限于短视频的碎片化、浅显化和时长要求,短视频新闻不太适合进行解释性报道,即不太可能突出“起因”。

  此外,在侧重展现“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短视频新闻还借助文字说明的方式追求新闻要素的完整性。文字说明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画面中的解说型字幕,二是发布时的微博配文。“澎湃新闻”以解说型字幕的方式呈现新闻要素,以保证其完整性。而“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等传统主流媒体新闻来源较为混杂,若现场视频未经过处理就直接发布,容易出现新闻要素缺失的情况,此时可依靠微博配文来具体了解新闻事件。无论是解说型字幕还是微博配文,都起到了准确表达事实、补充画面信息、突出报道重点等作用,体现出追求新闻要素完整性的特点。

  通过不同类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内容特质对比分析,发现当前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实践具有源媒体特征显著、颠覆传统视频新闻、侧重报道事件经过结果等特点。总的来讲,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的短视频新闻实践与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澎湃新闻”,在源媒体方面存在差异,也在某些方面存在共性:一是在技术形态上,两者都较多采用同期声、配乐,弱化记者角色、去播报化等。二是在新闻要素上,都偏重新闻的“经过”和“结果”。总之,短视频新闻对传统视频新闻是一次突破与视域的拓新。传统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实践要利用已有的视频资源,也要注意移动化、社交化、试听化等规律,创新短视频新闻创作方式,以其最具公信力的新闻优势引领媒体融合发展。

  [3][18]常江,徐帅.短视频新闻:从事实导向到体验导向[J].青年记者,2017(21)

  [16]高伟,姜飞.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1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