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晋军”续写新华章

  从作家刘慈欣获得“科幻诺贝尔奖”雨果奖,到李燕蓉长篇小说《出口》荣获《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新人奖”——

  2015年的中国文坛绕不过一个名字——那就是刘慈欣。从8月份的“科幻诺贝尔奖”雨果奖,到9月份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荣誉银河奖科幻功勋奖,再到10月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高成就奖。毫无疑义,山西作家刘慈欣已成为“亚洲科幻第一人”。

  2016年10月12日,第9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我省女作家李燕蓉凭借长篇小说《出口》斩获“新人奖”第一名。这是山西作家时隔6年后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2016年11月2日,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初评结果公示,通过实名投票产生了各奖项共80篇(部)备选作品和18位提名人选。该奖项最后花落谁家,近期可望正式揭晓。

  在地域文学的意义上,山西一向被视为“文学大省”。两年来,山西省作家协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繁荣文艺的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积极带动全省广大文学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努力创作,锐意进取,开创了文学工作新局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马烽的《咱们的退伍兵》《结婚现场会》,到张平的《抉择》《天网》,山西作家关注社会民生,面向时代,勇于揭示社会生活矛盾,反映老百姓心声、为普通民众代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源远流长。与前辈相比,新一代山西作家与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亲历了乡村、城市一系列的急剧变革。不同的是,带着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把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和对民众命运的深刻体验,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倾注到写作中,创作出了拥抱时代、切近现实、心系人民又不乏生活厚度、情感温度和精神气度的优秀作品。

  目前,山西省的中国作协会员243人,山西省作协会员2500人,文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呈现老中青三代作家共同耕耘的良好局面。王祥夫近年来创作的一系列反映当下社会精神状态的中短篇小说——《愤怒的苹果》《驶向北斗东路》等,让我们看到转型中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葛水平的《甩鞭》《地气》《裸地》等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集,表现了乡土中国巨大变迁中的驳杂现实;王保忠在《美元》《家长会》以及《甘家洼风景》系列小说中,展示了晋北农村的衰落和变迁;青年女作家孙频则以表现现代都市男女生存状态的《三人成宴》《同体》《九渡》等中篇小说,直面现实生活,展示了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作家所具备的人文主义情怀,为山西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开拓出了一片更广阔的新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西还活跃着一支网络文学创作队伍,数量不算庞大,但是凭借着山西人特有的勤奋、聪慧和这片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乏跻身网络一线的作者。他们以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的70后为中坚,创作以都市、官场小说居多,在强调通俗性和阅读快感的同时,努力用大量丰富的细节折射出时代生活的真实点滴以及当下社会的普遍焦虑。例如,最近很火的畅销书——常书欣的《余罪:我的刑侦笔记》,也是2013年百度风云榜小说榜前十唯一的一部写实类小说;陈风笑的《官仙》等作品,同样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正如网络作家老草吃嫩牛所说:“无论是传统作家还是网络作家,水土根性都是不可回避的,山西这片土地以及山西优秀的文学传统一直影响着我构架故事的世界观。”

  2015年1月,在民间颇具影响力的《南方人物周刊》发布了“2014中国魅力榜”,山西作家赵瑜脱颖而出,荣获了“求真之魅”大奖,可谓实至名归。赵瑜说,他在创作每一部作品时都要亲临事件现场,认真采访调研。写作《百里洲》,早春二月奔赴湖北,没有暖气,屋里屋外一样冷,一个月没有洗澡;写作《野人山淘金记》,深入缅甸北部野人山,自然环境恶劣,疟疾瘴毒横行,战乱兵荒不息。用他自己的话说,“好作品是 跑 出来的,但 求真 绝不单单是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更是作家有良知的根本立场,需要有魄力有担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作家安身立命之本,从心底发声、有独立思考是作家创作之根”。

  作家李骏虎写作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为了打通史料,开拓思路,收集、购买相关著作、回忆录、资料百余部,埋头研读,认真学习,在历史中打捞,亲赴永和、石楼等红军东征实地考察。作家黄风深入云南滇缅边境瑞丽江桥警犬复训基地创作长篇报告文学《滇缅之列》,和官兵同吃同住、共同生活,参与缉毒、训犬的一线战斗,以开阔的视域和精神情感,深刻反映了公安战士用血肉夯筑记忆,扛起共和国脊梁的奉献精神。

  老作家笔耕不辍,张石山的《被误读的〈论语〉》,还原了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真谛;他与鲁顺民合著的《礼失求诸野》对中国传统乡俗民风重新归类;长篇小说《清明无战事》,深度挖掘抗日题材,用中国智慧和全新视角讲述了一段华夏文明与法西斯文化殊死搏斗、顽强对抗的历史故事;陈为人用《太行山记忆》《墨子》,告诉我们一位老作家是如何坚持“我手写我心”;周宗奇的传记文学《盬盐传》《范仲淹传》,以形象化的审美方式介入历史,在个性化的描绘和展现中实现了作家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重新把握。董大中的《董永新论》,以新的视角剖析了“孝”的伦理社会价值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目前,山西的评论家队伍也呈现出作协、学院和媒体三大派别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杜学文、杨占平、段崇轩、陈坪等为代表的作协派,常年保持着与作家的密切联系,评论文风生动活泼、观点尖锐犀利;以傅书华、苏春生、杨矗、侯文宜、王春林等为代表的学院派,文风严谨睿智,兼具学理深度;以王朝军、续小强、关海山等为代表的媒体派,雅俗共赏、兼容并包,以受众的广泛性与传播的快捷性获得公认。杜学文的《我们的文明》、杨占平的《文学的出路:关注民生》、王春林的《新世纪长篇小说风景》、侯文宜的《中国文气论评论美学》、杨矗的《影视批评——理论与案例》等著述,视野广阔,洞见深邃,融思想性与文学性于一炉,既体现了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担当,亦饱含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为维护和促进文学生态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代际承接有序,文脉源远流长,是山西文学长盛不衰的法宝。目前,活跃于山西文坛的是一批大抵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家,这一代作家以70后为中坚,60后创作实绩更为突出。虽然他们的创作领域不同,创作风格不一,创作成绩不等,但是能够先后问鼎雨果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文学大奖,在各种专业评奖和报刊评奖中榜上有名,不少作品频繁被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转载,已充分说明他们日臻成熟的创作实力。即便是放在全国文坛的坐标系中加以考察,出现这样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作家新军,也是不多见的。山西文学新方阵的出现,显示了山西文学的蓬勃生命力和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

  如何为这些年轻作家提供更好的创作平台,培育山西文学新的成长点和成长方式,继续繁荣发展山西的文学事业?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杜学文说,近两年来,省作协从启动推进“文学人才引进工程”、健全完善“青年作家签约制度”、健全完善“举办作家作品研讨会制度”、健全完善“重点作品扶持力度”、加大对青年作家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双百工程”“晋军新方阵丛书”等七个方面,引导鼓励青年作家投身创作,积极助力山西文学新军在创作中实现新的突破。面向未来,在关注社会现实,坚持个性化写作的基础上,山西作家应该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和自觉,承接并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以更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创并实现山西文学的新跨越,提升山西文学发展的新境界。

  在文学界内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商业写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写作和严肃的文学作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山西省作协加强分析研判,积极调整办刊思路,坚持基本的文化立场,坚持将正确的创作导向体现在文学刊物对文学作品的传播、推介、研究、评论等各个环节,在着重研究山西文学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同时,关注全国创作较为活跃的作家和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作品,加强文学阵地建设,为实“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