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浙江省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建设经验

导读

1

浙江省金华市通过“体育+”特色村(居)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使体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浙江省率先进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梳理总结了金华市52个“体育+”特色村(居)发展实践,归纳了其在夯实体育产业基础、创新发展农村体育产业体制机制、创建农村体育产业集群、改善村庄富民宜居等方面典型做法,为运动振兴乡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基本概况

从总体来看,“体育+”特色村(居)的示范性、带动性不断增强,为促进体育产业载体的创建和形成不断探索新路径。其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一是地域分布相对均衡。金华市下辖婺城、金东2个区,武义、浦江、磐安3个县,兰溪、义乌、东阳、永康4个县级市。现有的52个“体育+”特色村(居)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相对平均,每个辖区有4-7个“体育+”特色村(居)(见表1)。

表1 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区域分布

二是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模式。“体育+”特色村(居)以体育为支点,不断盘活当地可用资源,向当地村民及外地游客提供运动休闲和参与体验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公共配套导入、体育产业延伸、村庄富民宜居的体育产业新发展空间。每个行政村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形成体育场馆+民宿、体育赛事+休闲旅游、户外拓展+田园观赏、传统体育+古村落、休闲体育+影视基地、休闲体育+农业体验等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产业带动领域广泛。“体育+”特色村(居)的建设不仅包含兴建与改善乡村硬性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村庄环境整治等空间改造性质的内容,同时还包含塑造行政村特色乡村风貌、培育乡村体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体育产业链、发掘新功能新价值、打造新载体新模式、培育软性发展机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注重夯实产业基础,做好富民文章

一是打造特色项目。“体育+”特色村(居)的核心特征在于突出“特色”,金华52个特色村(居)避免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布局体育特色项目,推动村(居)差异化发展。这些特色运动项目既包括由体育场馆、体育赛事、民族传统体育等为源发的室内项目,也包括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摩等户外运动项目。既包括由政府因势利导发展起来的“体育+”特色村(居),也包括因优异资源优势逐步打造形成的一批体育专业村和明星村。据不完全统计,52个特色村共培育和发展了近25个优势运动项目(见表2)。

表2:金华“体育+”特色村(居)特色项目统计表

二是构筑产业链条。“体育+”特色村(居)模式除了发挥体育产业自身的价值外,也注重挖掘产业正外部性。特别是利用体育场馆、体育赛事、户外运动等体育活动带动人流和资金流的集聚,推动乡村民宿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全面发展,形成极具特色的产业链条,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方面是将体育赛事和休闲旅游相结合。此外,数个特色村(居)通过新建体育场馆进一步加强赛事集聚。武义县朱王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村体育馆、村集体民宿、全民健身广场、小白溪健身游步道、休闲垂钓场等体育运动休闲场所,动员村民发展民宿,不断提升大型赛事的接待能力,走出了一条“省赛村办”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旅游、民宿、农家乐等收入超过300万元。另一方面是将户外运动与田园风光相结合。莘畈乡大立元村的核心业态是户外露营拓展基地,涵盖了徒步登山、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野外露营等众多户外体育活动,同时配套莘畈溪景观区,建立了一个生态、开放、融合的户外运动休闲综合基地。

三是探索发展“新经济”。“体育+”特色村(居)借力网红经济和新媒体发展新机遇,积极通过“体育+云购”“体育+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吸引客流量。安地镇喻斯村建设520米长的竹海滑道和1314米长的漂流路线,推出竹海“520”遇上漂流“1314”套餐,开展多元的网络社交平台宣传,吸引众多网红发布动态,在短时间内将喻斯村打造成网红打卡胜地,2019年村内吸引游客达25万人,年收益达954万。永康市里麻车村依托龙山越野运动小镇建设,以酷玩运动全地形车为核心特色,将影视基地纳入全地形车的途经路线,同时配套500亩花展景观欣赏,独辟“体育+影视+生态”新模式,截至2021年8月已累计吸引100多家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吸引游客10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超3000万元。

注重发展机制创新,做好改革文章

一是激发人的潜力。在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和农村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之下,“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成为实施运动振兴乡村战略的根本着力点。在“体育+”特色村(居)项目建设中,同时关注对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影响,以多元化的人群集聚为依托,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要素,重构未来农村居民主体。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通过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乡村振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充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发挥村民的主体力量。注重激发乡村领导班子的实干性和创新性,将有见识、有能力、有文化、有乡情的群众投身于家乡建设中。其次充分留住乡村本地人才。“体育+”特色村(居)项目产生了大量就业机会,百凤林村的汽摩越野基地自建成以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个,兰溪市上朱村的新天地户外拓展乐园中的90%工作人员都来自本村,为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村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做出了表率。同时吸引乡贤回村创业。例如婺城区上盛村,乡贤出资1.5亿建立航空飞行营地,吸引檀溪镇乡贤回归总人数超过20人。第二个层面是吸引外地优秀人才集聚。通过“体育+”项目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吸引外部人才。例如婺城区莘畈乡聘请的9名户外休闲活动的工作人员中7名拥有大学本科学历,为乡村的发展带去新鲜血液。同时通过培训吸引专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例如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与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为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滑翔伞教练员培训,培养出一批专精多能人才。

二是盘活资金活力。首先,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形成多元的项目资金启动模式,逐步建立形成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其一政府拨款。为了支持“体育+”特色村(居)建设,金华市体育局实施《金华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金体〔2020〕20号),对于纳入市体育产业发展项目库的“体育+”特色村(居)奖励8-20万,补助10-30万,对于列为省级、国家级的项目补助高达100万。目前政府财政拨款资金主要用于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完善、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体育赛事的筹划运营等。其二是乡村内部集资入股。集资入股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村集体出资,股份由全体村民所共有,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按一定的方式分红给村民。另一种是村民个人购买集资股,股份由村民个人所有。佛堂镇龙溪小六石村为解决资金匮乏问题,玻璃天桥项目启动资金400万来源于村两委组织的众筹活动,众筹总共分为800股,每股5000元,其中70%为村内家庭参股,这些村民成为小六石旅游公司的第一批股东。2019年年底,众筹的原始股本已全部收回,村民一年可获得两次项目分红。三是引入外部社会资本。仅靠公共预算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资金需求,社会资本的引入已成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特色村(居)在项目想法初步形成后会通过社会力量的推荐,或与社会资本的直接洽谈合作,形成完整的项目推进和资金投入方案。例如,潘家周村项目推进中,村集体以水域资源入股占10%,另90%股份通过引入外部社会资本融资。婺城区喻斯村引进河南华宇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约,成功招引社会资本8000万元,成立“金华喻斯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喻斯生态游览区,目前已建成凤凰山滑道、凤凰山漂流项目等项目,2019年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三是盘活土地资源。农村地区相对来说拥有更加广阔的建设体育场地的空间条件,但是土地资源依然是阻碍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各业用地最大价值,筑牢产业之基。里麻车村引入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在行政村内率先探索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将全村域整建制集中归并,并节约出500亩宅基地统一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体育商业开发。有的行政村是吸引社会资本开办乡村民宿,使农房的租金从“按间”算变成按“平方”算,农民的年租金收入较原先可翻两番,由原来的3万元增长到8万-10万元。有的村则将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实现农民变股东。例如,水亭畲族乡上朱民族行政村整合村集体和村民所持有土地共360亩,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体育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使全村增加约300万的收益。有的村(居)集中土地,用于体育商业开发,如东阳市荣跃村提供30多亩留用地吸引社会资本,共有11家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体育培训综合体,其中包括巨力健身、乐哈游泳馆、奥讯击剑等民间资本企业机构,相关企业集中经营形成集群式发展效应,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上交税收1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个。

注重集群创建,做好带动文章

一是加强村村联动。“体育+”特色村(居)利用特有的自然优势、和谐的村落关系等进行村与村之间的联动,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经济水平。通过打造一体化体育产业集群。部分“体育+”特色村(居)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无法依靠各自的力量建成较为大型的体育项目,通过联动周边村庄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体化的体育产业集群。例如,莘畈乡大立元村联动上下游村庄,实施莘畈溪景观改造工程,建成生态的、开放的、融合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借力“莘畈万人毅行大会”,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品牌,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拉动周边农家乐创收,建成体育与旅游产业集群。同时创建产业互补合作模式。有些“体育+”特色村(居)建成了体育项目,但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瓶颈,如配套设施不足,因此与周边村庄寻求合作,提供相应配套设施,创建优势互补产业聚集区。竹马乡方下店村以门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为依托,与周围的花苗销售和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发展,在发展体育赛事、培训的同时,联动周边村庄,充分挖掘外地游客的潜在经济价值。

二是推动城乡资源互补。城乡一体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也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策略。“体育+”特色村(居)以体育为切入点,实现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助力乡村振兴。首先通过体育产业平衡城乡人口流动。“体育+”特色村(居)提供了主客共享的新空间,乡村休闲生态景观充分迎合了城市居民希望亲近自然,享受绿色乡土生活的需求,促进了城乡交流,平衡了人口流动。同时以资金为纽带引进优质体育项目。“体育+”特色村(居)吸引了超过18亿的社会资本,打造优质体育项目,以“户外生活+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乡村美好生活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旅游投资领域。

注重突出重点,做好宜居文章

一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体育+”特色村(居)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让原本很少出现在乡村建设中的体育场地成为如今的可选项。一方面,许多“体育+”特色村(居)建设的体育场地不仅成为了当地村民休闲健身的去处,有的已经达到了承办国际赛事的标准,金华现有村级体育场馆供给已超过9728个,52个村居中涉及到了篮球、排球、网球、气排球等13种体育运动场地;众多村落都已经建立绿色步道、运动广场、垂钓场地,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健身休闲空间。另一方面,因体育赛事、运动休闲、体育旅游等项目发展需要,特色村(居)水渠清淤整治、道路清障硬化等基础设施也需要相应完善,村民主动完善各种体育基础设施,开展多种项目经营,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二是加强自然生态治理。“体育+”特色村(居)产业发展根植环境资源。一方面是农村体育项目践行的理念是将体育融入自然,体育活动依托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形成充满自然风情的休闲特色项目。沙溪村为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特色村,不断加强生态治理,把自然生态资源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体育旅游产品。婺城区大立元村聚焦户外露营建设,打造乡村户外休闲基地,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推动地方启动了水系防护与防洪、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措施,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综合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特色村(居)的建设秉持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目标,将许多闲置的乡村土地资源,例如粮仓、校舍、礼堂等,重新吸收利用,建成对环境有利的体育基础设施,对村(居)良好形象和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

三是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体育+”特色村(居)景观建设推动村居村貌焕然一新,不断丰富了村(居)的精神文化内涵,盘活了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达到了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的效益。还充分满足了村民对了健身、娱乐、休闲、交流场所的需求,进一步满足了村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片净土,融入自然,享受惬意“慢生活”,形成主客共享繁荣乡村的新路径。

来源: 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

这个知识太重要了,请分享给朋友们看看吧,大家都会感谢你~

1 8 8 3 1 1 8 3 2 1 3

体育场馆园区小镇综合体投资设计运营规划,康养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升级

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及时更正删除!

wmfdist11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21010.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qq头像 闪图,陪我app,爆笑校园呆头全集,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