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运动生活  体育新闻

辽沈晚报特别策划报道 ——盘点校园体育孩子们的课后“体育大课堂”

  上周,成长学院特别策划“盘点沈阳足球特色学校”的报道一经推出,引发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在关注“双减”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焦点聚焦在孩子们的课后体育运动上,大家对沈阳的校园体育、课后体育的话题非常关注。本周,辽沈晚报特别策划报道,为大家展现沈阳市内7所学校精彩的课后“体育大课堂”!

  今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发改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促进“双减”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多方聚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从体育运动中受益,我们积极统筹整合资源,推动专业力量参与体育课后服务。” 沈阳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杨旭介绍说,今年市体育局积极探索“体教融合”新做法,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引入多方共同参与,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公共服务。

  从今年9月开始,沈阳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沟通协调,在5个区内各选取一所小学作为试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摩尔、奥美这些优质的社会体育培训资源,开始走进校园。结合学生兴趣及校内体育设施条件,在五所试点学校开展了“三大球”、羽毛球、武术、体适能、拉拉操7个项目的课后体育培训。“体育课后服务”提质升级,既要满足部分学生‘零起点入门’需求,又要满足部分学生提高拓展的需求。另外,沈阳也有多所学校在校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体育大课堂”。

  沈阳市大东区望花街第一小学一直将足球作为特色品牌推出,2019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园”。学校每班、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通过足球知识的普及和足球运动的开展,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学生足球知识普及率和运动技能大大提高。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活动,足球队竞技水平明显提升。

  望花街第一小学马玉芝介绍说:“我校足球健儿非常出色,多次参加省市区足球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21年10月,我校参加辽宁省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荣获U10组冠军,参加第七届“和平杯”比赛获得四年组冠军。学校始终坚持以校园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塑造‘五勤望一’的体育特色。”

  今年,专业体育力量进入校园,学校成立了武术队、体适能训练队、篮球队,为学生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在望花街第一小学的篮球场上,孩子们正在专业篮球教练杨鸿森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杨鸿森教练说:“篮球队的孩子基本都是零基础,两个月以来,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球、运球、投篮等专业技能,还提升了身体素质,也更加自信了。”

  5年级的王治俊是校足球队的队员,他不仅足球踢得好,对篮球也感兴趣。课后服务时段,他报名加入了篮球社团,与40多个爱好篮球运动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篮球技能。

  “现在篮球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投篮成功的瞬间、和队友的成功配合都让我很激动”。手抱篮球、满头大汗的王治俊高兴地说道。从最初的运球经常失误到拥有娴熟过人技巧,王治俊篮球实力上升迅速,兴趣是一方面,课后专业辅导更是添砖加瓦。

  “大家手臂张开,脚下动起来!”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的体育馆内,二十多位学生正在专业排球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两个月以来,每周两次的课后排球训练,已经先后近50名学生参与受益。

  10岁的小女孩刘雅晗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才5年级的她身高就已经有1米62 ,小姑娘虽然身长、腿长,但是之前还没有接触过排球运动。“虽然刚开始训练的时候胳膊疼,手疼,但是我也特别喜欢,我们队里好多同学也都这么说。” 刘雅晗告诉记者,她的父母身高都比较高,很支持她练排球项目。

  此次课后体育进校园排球项目负责人佟贝帅曾经是一名排球运动员,对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很有心得。“小学生的训练要给孩子们打好基础,要特别注重基本功,但是基本功的训练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们想法设法从多个角度寓教于乐相结合,先把孩子对于排球运动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解这个项目,介绍排球文化、排球精神。”

  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第一小学有着“快乐排球”的育人特色,也走出过排球名将,今年夏天,中国男排时隔十年再夺亚洲杯冠军,队中接应张冠华曾就读于三台子一小。

  学校王虹介绍:“我们学校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市级小学女子排球比赛冠军,连续两年获得‘沈阳市小学排球示范校’的荣誉。学校会继续深入挖掘排球运动的精髓,传承‘女排精神’,不断丰富‘快乐排球’教育内涵。”对于专业体育力量进入校园,王虹也是赞不绝口。“这次活动学校选派田野和李阳两位老师协助专业教练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两位老师通过跟队训练,从中学到了专业的排球训练方法,对自身今后在排球训练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是沈阳市篮球传统特色校,多次获得和平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女篮冠军 。学校以小球推动大球为特色亮点,小球以羽毛球、大球以篮球为突破,从而推动三大球发展。

  每天清晨七点二十分开始,沈阳市南京街第一小学的两个校区的操场上,就有晨练孩子的身影了。响亮的口号、整齐划一的训练动作,开启了孩子们美好的一天。很多孩子亲切地叫它“小胖子减肥营”,好像吸引力法则一样,陆续地参加晨练的同学越来越多。

  每周二、四下午三点半是课后特色课的时间,校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等训练队伍都由各带队老师安排训练内容,学生们报名踊跃。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内涵丰富,活动精彩多样,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得到充分的课后体育锻炼。

  而这,也是杨敏校长上任以来,一直秉行“好身体是学习的根本”的教育理念,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内心才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要务。杨敏校长表示,体教融合,还应体现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须设立教练员岗位。比如,强强联合,优秀的教练员加入学校教学队伍中来。

  而随着市体育局组织专业力量的入驻后,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将探索出更多高质量、有新意、有趣味的“体育课后服务”。五年二班的孙雨辰今年十岁,身高就已经一米七了。从曾经的小胖墩、跳绳“困难户”,到如今体育满分,体测达标的小壮汉,还被同学们称为校内“第一中锋”。他还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和平区男篮第一的好成绩。体育,让他自信满满!

  二经二校的室内体育馆里,学生们开始享受课后体育的快乐时光。二经二校教学主任苑立岩介绍说,篮球、羽毛球、足球和花式跳绳,都是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我们以体育课、大课间和社团等多种形式,开展特色体育项目,但也面临缺乏专业教练指导等现实问题。课后体育服务,市体育局派来了多个项目的专业教练,解决了运动项目师资不足的难题。

  “武术”项目成了很多学生喜爱的选择。“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练习武术不仅可以发展孩子们的柔韧、灵敏、耐力、速度、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刻苦耐劳、勇敢顽强等品质。”武术教练邓庆东惊喜于孩子们的进步。“二经二校的老师、学生各有爱好、各个有特长,特别对武术尤为偏爱。由此,在编排校本武术操时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使孩子们体验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通过武术练习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学生在习武中,感受到武德的精深博大,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学生内心对知礼、明礼的渴望,进而积极影响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今年夏天,二经二校武术队应邀参加沈阳市第二届武术节开幕式展演,队员表演的《沈城少侠》演绎出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展示了二经二校少年的独特的刚练与气魄,学校也被授予优秀组织奖。10月份,孩子们参加沈河区中小学武术教学成果展示中获得优异成绩。

  “未曾习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明礼,让孩子们在学习武术礼仪中懂得以理服人,以礼待人,通过武术教会孩子做人。”二经二校苑立岩主任介绍说,武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个动作,而是通过武术锻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知难而上的良好品质,这是武术的魅力。

  沈阳市铁西区启二红梅小学是一所建成不久的新学校,学校和谐育人、健朗优雅的教学理念特色鲜明。“健朗体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促进师生的健朗成长。” 启二红梅小学副校长边雁冰介绍说,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办一场独具特色的益智运动会以及各类体育竞技赛。近期,学校举办的师生篮球赛,在玩与赛中,激起了学生们对运动的热爱。

  这个学期,专业的足球、篮球、羽毛球、拉拉操教练的到来,让启二红梅小学课后体育大课堂更加精彩,尤其是拉拉操项目给很多孩子带来了新的变化。

  “注意表情,胳膊加力量!”在沈阳市铁西区启二红梅小学,三十多位孩子正在专业拉拉操教练吴亭亭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两个月以来,每周两次的课后拉拉操训练,同学们坚持训练,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提升。

  三年级的同学司一晴虽然从小学习舞蹈,身体素质很好,在课后体育大课堂里,她接触到了拉拉操运动。“之前没想到拉拉操这么难,刚开始训练到胳膊疼、腿疼,但都还达不到教练的要求。不过,随着训练增多,就越来越喜欢了。” 司一晴告诉记者,每堂课后她会自己对镜子加练。

  “孩子们训练时动作有力,眼里有光,他们真正爱上了拉拉操。而且拉拉操训练给孩子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的体态明显更优雅了,她们也更自信了。” 吴亭亭教练说道。

  对于专业体育力量进入校园,边雁冰副校长也赞赏有加。“我们就是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许多教练夺得过全国赛事冠军,比赛经验丰富,训练专业。学校通过选派老师跟队训练,也从中学到了专业的训练方法,在训练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益匪浅。”

  这是一个简约简单的通用模板,可以使用在智能政务、物流、交通、金融、电信、工商、电子商务、房产、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卫生等多个行业或领域。

  田径、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射击、拉拉操、体适能、户外生存技能……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开设了20余门个性化体育课程,供学生“菜单式”自选。

  第二道风景线是大课间,第三道风景线就是课后活动 。“一天60分钟的活动时间, 加上每周的4.5到6.5节体育课, 算下来每个孩子每天锻炼时间达100 分钟 , 大大超过全国一个小时的标准。” 王燕校长介绍说,正是有了时间、场地、设备、人员和项目的强大保障, 南京一校长白岛一分校的校园体育才能成为一道幸福的风景。学校现有足球、网球、形体校本课程;校内有足球队、击剑队等,本学年度还组建首批校园拉拉操队、射击队……

  王燕校长介绍,学校早在2019年就已经着手优化校内体育课后服务工作,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宽课后服务渠道,制定了“普惠性学校运动队+个性化体育课程”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满足学生课后服务对体质提升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学校坚持“大体育”这一办学特色,体适能课程特别受到学生的喜爱。六年五班唐铭泽同学参加了体适能课程, “在比赛中我自己一个人争到了领先位置,我要把领先的位置传给我的队友,这样我的团队才有概率领先,我的队伍才可以赢,体育运动加深了我对团队意识的理解。”五年一班麻皓阳同学说:“每次上完课我的心情都特别舒畅,在家里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我经常和小区里的同学们打羽毛球,体育运动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曹瑀格作为五年级的一名小学生,今年夏天第一次接触到一项对于他来说崭新的运动项目——赛艇。“在学校训练,学习使用测功仪和单桨池,我才知道这并不是一项轻松的运动,我的手被磨出水泡,火辣辣的疼,身体也很累,但是一想到能够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我就咬紧牙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小曹和队友参加了2022年浑南区赛艇嘉年华大赛。

  大赛结束后,小曹的赛艇队又投入到学校每周二周四课后服务的赛艇测功仪训练课程,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也会有一节赛艇课程,孩子们有信心利用好体育课以及课后服务赛艇的训练提升自己,为明年大赛做准备。

  小曹所在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副校长王庆阳告诉记者,学校按照“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赛艇训练比赛计划,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进行陆上测功仪训练和荡桨池训练,达到全员参与。并且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各种社团,其中就有赛艇社团,一大部分对赛艇热爱的孩子加入到学校社团并又优中选优组建了学校赛艇队,每周定期组织专门的陆上测功仪训练和在本校的荡桨池训练。

  学校定期举办班班之间的比赛,年组之间的比赛,学校层面的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对赛艇运动的热情。“通过近一年的赛艇常态化训练与普及,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心里有他人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孩子的坐姿、走路形态更优美规范,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度,在自习课、小测试中明显感觉到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与不足,让赛艇运动为每个孩子的发展赋能。”王庆阳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