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运动生活  体育新闻

2020年深圳一模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标杆作文附详细点评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论坛。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青少年体育话题”的主体,我虽是在此抒发一己之见,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听见高三学生共同的心声。

  少年何以强?(在)体育强国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至于问题的答案本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少年自强离不开体魄之强,青少年体育是铸就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我认为,体育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我们精神品质的锻炼,不仅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利于社会的长足进步。”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青少年的体育不能缺席。正(这是)因为青少年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牵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然而,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当下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进入高三,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体育课从频频被占到最终取消,让回忆中田径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和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失望,出于安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渐渐消失,天台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负担,居家隔离的缺乏运动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尴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况只会让青少年体育的形势日益严峻。

  我能够理解并共情(理解)家长、老师的担忧与关切。我也明白学校面对高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的苦衷。但是,青少年体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步调绝不能让青少年落后(让青少年失去锻炼体魄的时间)。因此,我仍然希望再次发出这一份呼吁畅言,为了青少年体魄之强、精神之强、人格之强,我们能做些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运动,乐于锻炼,不让电子产品,抢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让学业压力成为不愿运动的借口。对于家长老师与学校,请你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在动静兼备、劳逸结合的调和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而对于社会各界,青少年体育的现状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持续推进,为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积极的支持和更良好的环境。

  方才朱女士的发言让我回想起与同学一同观看女排比赛视频时的时光。十连胜的消息传来。我们为女排的光荣而欢呼,为女排的付出而感动,为国家竞技体育的辉煌而心绪激动。我们也盼望着不久之后的将来,少年体育的步调跟上体育强国的步伐,我们可以同怀体育强国的梦想。同创体育强国的荣光。以强健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

  标题“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采用“1+1”的形式,表明了“少年强”和“强国”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点明发言背景和发言者身份。第二段阐述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和人格,与强健之国格、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关系,切合“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的主题。第三段结合亲身感受分析了学生体育锻炼不如人意的现状。第四段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呼吁与倡议,希望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五段联系朱女士的发言,再次强调“以强健之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的希望与决心。

  文章结合材料和个会,重点分析了“少年何以强”,即如何解决问题,符合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与目的。分析了“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关系,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高度。本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侧重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体育锻炼,忽视举办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抓住了命题意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书写美观。

  听完林女士的演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即自豪,同时也充满了对新一代少年健将的希翼(冀),但我在最近的采访中却发现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乐观,许多学校也存在一些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对此,我的观点是: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近期,我采访了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他们反映有时考试、拖堂或讲座常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孩子们的运动也不多(。因此,体育锻炼就)十分被动,家长与校方也总因过度担心不让学生们接触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这些现象显示体育锻炼的不受重视。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少年们也不应忘记强身健体。校方也应保障学生的额定运育时长,家长需多配合鼓励。

  (毛)主席曾说,身体是的本钱,学习与成长也需要一副强壮的体格,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在学校晕倒、呕吐过的?这么多呀。(!)对你们来说,生病不仅意味着身体不适,还意味着学业受影响。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更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比如晨跑,就能让人精神充沛,思维敏捷。

  毋容置疑,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力,老实说,学生时代的我也不热爱体育锻炼,但后,我发现运动有太多太多好处,我开始接触马拉松、高尔夫、网球,甚至成为了一名体育专栏的记者。我想告诉大家,运动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体质,更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马拉松的坚持,篮球的团队协作,台球的耐心等等,都是我们在手足伸展,头脑运转中对心灵的塑造。

  当然,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不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多方的努力,例如校方开展更好(有)趣、参与度更好的运动项目;家长老师共同参加、谋划;学生们自组小组,在彼此的陪伴中健身等。近期疫情中的网络体育课就是非常棒的例子。

  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强,以刚毅之心强,在此,希望所有的中国孩子,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

  本文的题目采用对称式结构,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形式上的美感;关键词“强健”“少年”贴合论坛的主题,表明了写作内容与体育、少年、健康有关,内容上与写作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文章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从记者视角阐述了学校和家长在观念和行为上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轻视,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学校要保障运动时间,家长要配合和鼓励。接着从学生的身体状态并结合自身体验,分析了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最后向校方、家长、学生提出加强体育运动的建议,并升华主旨: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强,以刚毅之心强。

  本文的写作身份明确,符合记者的职业特征。有较强的场景感和对话感,如开头表明自己的发言是在朱女士的讲话之后有感而发,讲话时和学生有互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生交流等。语言有对话的亲切感,表达流畅,书写美观。

  不足:一是对“何以强国”的论述不够丰富,对“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内在联系只点到为止,缺少深入分析;二是“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心刚毅”,这两句话单独成段,显得突兀,不如去掉,文章更流畅。

  为何有此疑问?众所周知,中国早已摆脱“东亚病夫”之名,这与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多次批示青年要注重身体锻炼,小平同志时期更是提出“体育强国”的口号。但如今我们遗憾的看到,与政府的努力相背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注重体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人们体育素质也在持续下滑。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须知体育强,国家(则)强。张伯苓先生作为北洋水师覆亡的见证者,余生都在宣扬奥运精神和体育强国。他深切的认识到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可能带来一个民族的堕落和灾祸,而少年的体育素质更是重中之重,少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指出:少年强,则国强。五四的星星之火,也正因青年人而点燃。这个问题不得不重视,少年必须强。

  亲爱的教育者和市民朋友们,请收起你们的功利之心,为了孩子和国家长远发展,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吧,身体是的本钱,这句教诲一直流传世间,却鲜有人重视。文化固然重要,但身体是文化之支撑,若是本末倒置,没有强健的体魄,恐难以支撑高强度的学习。没有这些基石,想成就学术的高楼大厦,恐也不那么容易吧?

  亲爱的家长们,请收起你们的溺爱,让孩子无忧无虑的玩耍吧。我深知,一孩政策曾经推行多年,人们都将唯一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风雨侵扰。恰当的监管爱护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涉险,但过度的溺爱会适得其反,温室的花朵一旦离开庇护便受不住自然社会的风吹日晒而枯萎,而生长在室外只是防止重大危险的花儿却不那么娇嫩,能坚持到最后。请让孩子强身健体,体育固然有危险,但不锻炼并非长久之计,纵使护得一时,亦不一定能护一世,切记!

  亲爱的孩子们,请收起你们的电子设备在体育中获得快乐吧,沉湎娱乐令人麻木,不仅失去上进之心,还会将你们身体拖垮,过度娱乐代价太大,不值得。请听叔叔一言,体育中的快乐更真实、更美好,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和将来能有美好前途,叔叔希望你们增强体质,在力量、速度、耐力提升中收获快乐。

  少年强,国才强。少年体育强,国家民族才有伟大复兴的希望,很高兴看到政府”强基计划“对青年体育的推动,也更希望看到更多主体关注并参与到体育强国上来,只有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助推少年体育强,少年何以强体育,各方当助力。

  本文紧扣作文材料,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正确地解读材料,有效地分析“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这一核心问题。

  本文中心突出,说理逻辑清晰。考生针对“少年何以强”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论述,从度说理论证。文章主体部分首先以本次论坛的主题切入,引出作文材料中涉及的目前青少年体育存在的问题,让后文的分析论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然后简要阐明少年之身体素质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紧接着从教育者、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目前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呼吁各方“助力”让少年强起来。最后再次强调少年强国才强,少年强各方当助力。文章较好的体现了考生的思维广度,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本文能够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任务指令。写作者身份明确,“作为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据我多年的经验”等很好的体现了写作者的身份特点。主体部分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与教育者、家长、学生沟通,写作对象感强,写作情境真实。文章既能言及考生个人对材料的认识和思考,又能提出希望和具体可行的建议,内容丰富充实,语言简洁流畅。

  不足:“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的身份特征在关键内容中体现不够,身份具有可替代性;“少年何以强”这一关键问题中“何以”的分析还不够突出;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回忆一番: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榜榜首的辉煌,中国乒乓球队在领奖台上扬起三面五星红旗;世界杯上女排姑娘们战无不胜,无往不利,以全胜战绩捧回冠军奖杯……我们的中国在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上已经有逐鹿争锋之力,是实打实的竞技体育强国。

  然而,倘若把眼光放宽放远呢?当我们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的未来,花朵们——我们青少年们,一则一则令人无奈的新闻占据了我们的视线;比之昔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多项指标与十年、二十年前对比产生明显下滑;学习的压力与负担,挤占了体育课堂的时间,电子产品的应用让孩子们少有欣喜于自然运动的机会,美食、饮料的丰富造就了更多的“小胖墩”,家长的呵护使高强度体育项目锻炼日益减少……作为高三学子,我也亲身领会到,想要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挤出大块时间进行纯粹的锻炼,的确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

  即使我们面临着这样多的困难和外界条件的干扰,体育仍然应该排除诸多困难而进行。“体育强国”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七十年不改的国策,无论是五十年代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提升人民体魄的需要,还是二十一世纪推动“全民健身”,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麦田里新冒芽的麦穗,是奔涌着的“后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唯有我们见过体体育强校,强社会,才能建设体育强国。

  以我,一名高三学子而言,体育运动挥汗如雨,带来的是纯粹的快乐,解放的是肩上的重压。就我及我的同学们的经历而言,体育运动不必与高端的运动场馆,精巧的运动器械紧密挂钩,它可以是很简单的——一只键球的传递可以带来欢声笑语,一双跑鞋和公园绿道的搭配便可以激发内心深处对运动的热爱,一对乒乓球拍、一条跳绳、一个排球……推进体育运动阻碍虽多,但跑、跳、动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只要加以引导,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我相信阳光下会有更多享受着的、跃动的步伐。

  希望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朋友们,都能领略到流下汗水的单纯的快乐,拥有强壮而健康的体魄。希望我们的新一代能共同铸就全民的体育强国!

  本文思路清晰,详略得当。文章先写“体育强国”,再写“青少年体质下降”,最后写“何以强”——为何要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这是一个紧贴命题的思路,最容易构思成文,也最容易切合题意。

  文章用一个文段略写“体育强国”,明确了讨论问题的背景,之后立刻进入“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写作。这两部分都是相对略写的内容。“何以强”是本文详写的部分。考生把“体育强国”和“提高青少年体质”联系起来,谈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解决了“为何要提高青少年体质”的问题,然后解决“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的问题。“为何要提高青少年体质”部分谈“青少年与国家”的关系,体现了文章的高度,是文章的增分点。

  本文以学生身份写作,身份感清晰。“作为高三学生,我也亲身领会到……”“以我,一名高三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清晰地体现了行文的身份感。

  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场感。除格式语言之外,在行文中也有所体现。如“请大家跟我来回忆一番”“当我们将关切的目光投向中国的未来,花朵们”等等。

  本文内容丰富,排比手法突出,语言有个性特点,有文采。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麦田里新冒芽的麦穗,是奔涌着的‘后浪’”。

  不足:1.“如何提高青少年体质”强调的是个人的体育锻炼,偏离了题目中的“校园体育”。2.现场感不够强。如原文第三段首句“倘若把目光放宽方远些”,可以改为“倘若我们把目光放宽放远些”。这样就和上一段首句“请大家跟我来回忆一番”呼应,强化现场感。

  近年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体育强国。但令人痛心的是,中国青少年的体育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体育课被占用的情况屡有发生,中小学生的体质有所下降。我们都知道——“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育发展值得社会关注,从“体育强国”到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大国”,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体育运动并非无意义的消遣,它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并非成绩的敌人,而是与其相伴而行的挚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大国,绝非是少数人的拔尖而能完成的,它需要全民的参与,而这第一步要完成的便是思想的转变。

  长久以来,选择人才唯成绩,学校因此促使学生一心学习,家长成为“帮凶”的恶性循环一直上演着,学生的运动时间并不由自己掌控,被剥夺殆尽,这使得体质下降几乎沦为必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若无家校政府配合之下的“体育之魂”,又何谈青少年体育强国的心呢?这诚应引起政府、学校、家长的深思,打破恶性循环,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最后,我想对本次讲话针对的主体——青年学生们说,希望你们负压前行,热爱体育,担起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大国”的重担。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是伟大哲人尼采的呐喊,也是每个时代、每个人共同的呐喊。纵使你们身处在一个不那么注重体育的环境中,也要努力去克服它。你们身上有着最珍贵的东西,那便是生力。也许就是抓紧课后的半个小时去跑跑步,利用体育课去打打球,“知其善而孜孜求之”,便是所谓生力。

  这是我作为一名体育专栏记者的社会视角,我衷心希望能见到青少年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正如上面开头所说的,要想从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大国”,我们依旧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共同努力,从青年人、中小学生开始,打造一个运动、体育大国吧!

  首先标题扣住“体育强国”题眼。开头点明记者身份和发言主题。第二段指出竞技强国和中国青少年体育现状的冲突,引发“中国由体育强国到体育大国任重道远”的思考。接着考生从三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转变旧有思想,体育运动很重要,需要全民参与运动;二是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等协同合作;三是青少年要负压前行,热爱体育。最后以一个体育栏目记者身份再次强调青年运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希望。全文结合材料,中心突出,重心在写如何做才能“少年强”,扣住少年和体育强国的关系,符合记者身份,代入感强,有情境意识。

  不足:命题者强调的是“体育强国”,不要自己再生造一个“体育大国”的概念;要认识到现在我们已经是竞技体育强国,但是不是体育强国;三种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再落实具体些,更有说服力;记者身份体现再明显一些;结尾不需要落款和日期,格式扣1分。

  大家好,我是林先生,是一名体育专栏记者,私以为我的职业与经历十分符合今日“体育强国”的主题,故我想在此结合我之所见浅谈我的观点,正如我今日发言的题目《强健体魄助少年精神》。

  自去年以来,体育专栏热点层出不穷,我有幸亲见这些事件中的感人一瞬:2019年12月29日,中国女排在排球锦标赛中勇夺第11冠,成功奏响国歌。与此同时,我犹记起家中最下面的一沓报纸上印着郎平教练的十年前的宣言:“我们每一场比赛的目标都是升国旗。”2019年底,中国登山极限挑战队再攀高峰时期,17人联手共创世界极限登山记录。最忘不了还是中国女篮赛前的鼓励呐喊:“当一个人站出来时是勇敢,当一群人站出来时是担当,出现在赛场上就是最大的意义……”

  于是,我将女排场上奋力救球中的家国情怀刻入心底,将山峰顶端的苍白脸庞与汗水里的攻坚克难铸进脑海,将存在体温的那个篮球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写上“团结合作,勇于担当”。这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名为“体育”的有力载体上熠熠生辉,展现出惊心动魄的力量与难以想像的价值,我们人人都要学习其中的品质,更何况承载中国希望的各位少年?我想体育是助铸少年精神的强大力量。

  或许有人觉得这些离我太远了,我不需要体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注重体育锻炼,在我国体育课更是不足为奇,体育项目因高强度被移除也是习以为常,可是你们大错特错。

  中国早已成为体育大国,体育的发展与中国少年的进步有莫大的关系,疫情尚未大捷,其中著名的院士钟南山在多年前的报道中曾评价体育给人的三大财富: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培养竞争精神,培养高效率。可见,抛开高攀的品质,强健体魄也对少年人成长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竞争力。而早在上世纪,就表示,在拥有精明的头脑前,必先野蛮其体魄,可见我们不能对体育稍有轻视,还更要加以看重,像抢占体育课,移除本合理的运动项目更是万万不可取!

  学生们,家长们,看到多年来连续下降的青少年体质指标,是时候将潜在的担忧化为迫切的行动。广大市民们,是时候反思我们对待体育的态度和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唯有大家的重视,才能让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发展得到实际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主体部分的第二段、第三段从一名体育专栏记者的角度列举了当下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种种现象,阐述了体育在当下中国的重大意义,很好的的照应了作文材料中“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为后问的论述提供了背景。接着话题一转,联系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实论述体育之于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希望,提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写作任务完成好。文章结合材料中涉及的谈话背景和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有说服力。对话召力兼具,作者始终具有强烈的身份意识,能够契合体育专栏记者的身份与论坛发言的文体特征,与预设的听众进行平和、得体而深入的思想交流,语言有文采,有温度,感染力强。

  不足:前文关于体育强国的内容分析多,后文针对当育存在的问题的论述,尤其是“少年何以强”的分析不够,重点不突出。

  你们好!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很高兴能在这个论坛里作为青少年体育现状的亲历者,与大家分享我对青少年体育的感受与思考。

  体育对青少年成长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似乎无需多言。体育课上的适量运动中,我们舒缓积累的课业压力,好让自己为复习备考调整状态;在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上,我们尽情展示自己的体育素养和技能,在竞争与合作中体味课桌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滋味,在日常的锻炼之中,我们学会了忍耐与坚持,更强健了体魄,让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美国一项研究展示了从小做家务、跑兼职的孩子能够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活动也是一样,我们在田赛和径赛间,在个人与团队的平衡中培养了更优秀的自己。

  同时,作为未来的国之栋梁,青少年的体育状况更能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发展,被戏称为“五道口体校”的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代师生,他们在争取为国家工作50年的口号下全面发展,以强健的体魄,作为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将自己最绚烂的青春年华献上。这些老当益壮的各界优秀人物,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用青春助力家国。

  然而,这些无需多言的意义竟被社会无视和遗忘了。学生的身份似乎让我们变成了在课桌前的书呆子,体育课成了最常被占用的“副课”,校运会中再难再见到强度高的运动项目。同学们的体力、耐力也远不及健康的水平,这些变化让我们学生无奈、更痛心。

  亲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各位关怀青少年的叔叔阿姨们,我们想要的,是在劳累的学业中也能用阳光下的汗水排解压力;是在校运会上能尽情地挑战和拼搏。我们想拥抱更多元、更精彩的生活,更想保有健康的体魄,用自己的青春奋斗筑梦中国。体育,并不与学业相对立,它是生活的润滑剂,更是逐梦的助力器。我们希望学生也能有更多投入体育运动的时间和精力,希望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中不被忽视的,与其他各方面素质同等重要(的部分)。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我的答案是,体育强国绝不仅是竞技赛事上的名次,更重要的是形成全民体育的氛围,让体育成为每个人热爱和自豪的品质,这,正当以少年抓起!让我们以体育育少年;用行动,圆中国梦。

  本文以“青少年体育”为中心写作,中心明确,符合题意。第二段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校园体育,真切可感。第三段把“青少年的体育状况”与国家未来、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确立了写作的思想高度。第五段“亲爱的爸妈和老师,各位关怀青少年的叔叔阿姨们”,既突出了发言者的身份,也与现场进行了互动。写作中,“校园体育”比较突出。

  不足:1.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校园体育,三个概念还比较模糊。本文的重点应该是“校园体育”,而在第六段发言结尾却说,“更重要的是形成全民体育的氛围”,“这,正当从少年抓起”,“校园”被抛弃了。2.一些素材论述不够清楚。如第二段“美国一项研究”,第三段“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这些素材与“青少年何以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