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运动生活  体坛八卦

正能量!且看逆行多壮士 还有我辈乒乓人

  红双喜特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日里几乎天天与乒乓球形影不离,不看它的时候惦记,不打它的时候难受,不琢磨它的时候总觉得日子缺了点儿什么。面对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也是这样一群人,虽然暂别了挚爱的乒乓生活,却毫不犹豫地把对国球一样的执着和热情带到疫区一线,成为了冲锋在各个工作岗位的基层抗疫者。

  不惧危险,不图回报,服从调遣,尽己所能,当他们义无反顾地披上戎装,国球也因为他们的无私散发出无上荣光……

  白衣逆行路,从来不孤单

  2月11日下午,来自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李晔,随江苏省第七批、扬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乘坐MU500次航班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发,抵达武汉后转大巴直接奔赴定点援助地黄石;12至13日,医疗队全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和严格考核;14日,李晔到黄石市有色医院正式上岗。

  疫情发生后,李晔很早就在医院请了战,尽管在出发前一天才接到正式通知,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最早在内科工作,后来转到预防保健处,再又转到感染科,疫情过程中一直在盯发热门诊。2003年我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工作,所以多少有些经验。来之前我跟爱人打了个招呼,她很支持。”

  李晔被分配到的黄石市有色医院是黄石市区5家定点收治医院之一,主要接收普通型确诊病例,即有发热、咳嗽等症状,CT上有肺炎表现,但达不到重症程度的病例。“我们的主要工作除了治愈这些病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及早发现其中有可能转成重症或者危重的病例,然后迅速把他们转移到相关的救治医院。”

  每天早上七点半,李晔和同事们准时从临时驻地黄石磁湖山庄出发,到达医院先进行交班,了解已有患者和新收病人的大体情况。随后他们要全副武装地进入病区,开始诊断、查房等工作;午饭在医院解决,有当地组织配发盒饭;下午回到工作区整理病例、探讨治疗方案,一直要持续到五六点钟,晚饭回宾馆再吃。

  “在医院里最大的感觉就是闷,大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路都很慢,由于地上喷洒了很多消毒液,比较滑,所以大家都不敢走太快。有时候我们还互相开个玩笑,说彼此走得都像企鹅一样。护理人员比我们更辛苦,他们在病区呆的时间很长,除了日常护理、辅助治疗,还有很多打扫卫生和消毒的活儿要干。”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每天进出医院时最重要也最耗时的过程就是防护服的“穿”和“脱”,它也是所有人在岗前培训和考核时必须要过关的环节。“我们在穿脱防护服时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尤其是脱的过程,先脱什么后脱什么,次序一定不能乱,否则就会有污染和泄露的危险。”每个人从医院出来时要经过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从门里到门外,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回到酒店后,所有人的外套不能带进房间,大家回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彻底底地洗个澡。

  虽然黄石市有色医院收治的都是普通病例,但病区毕竟是病区,气氛难免会比较压抑。“每天我们查房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病人们加油打气,为他们增加信心,这很重要!尤其在我们这里,有那种一家好几口人先后住院的,全家压力比较大,我们要做好安抚工作。好在随着救治工作的有序展开,目前总体病情已经趋于稳定了。”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14日到24日,有色医院成功治愈出院的患者已将近80名,期间虽然每天还在收治新的病人,但仅转走过2名发展为重症的患者。

  回到酒店后,除了进行必要的工作总结,李晔通常会用两种方式帮自己放松减压,缓解疲劳:一是用手机软件下下围棋,二是拿出从家里带过来的乒乓球拍,练习徒手挥拍。在奔赴疫区前线之前,他可是一周要打5次乒乓球的痴迷爱好者。

  李晔是一名70后,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乒乓球运动,“最疯狂的时候应该是初三到高一那段时间,几乎天天打,属于每天回家吃饭都得父母找回去的那种。”后来上大学学了医,工作之后又特别忙,这个爱好,李晔一放就是20多年。“有一次我们医院要组队参加扬州大学的教职工比赛,我听说后跑去打了个选拔赛,结果发现志趣相投的人还真不少。”

  从那开始,李晔把乒乓球捡了起来,而且愈发痴迷。“小时候我打直板,后来因为一次车祸,我右手手腕有一处严重的软组织挫伤,等恢复之后觉得打直板有点儿别扭,就改成了横板。改完之后正手拉球感觉还可以,反手拉球时手腕还是不舒服,所以又改成了长胶。”先改打法后换胶皮,让李晔一度都不会打球了,不过这次他没有再把乒乓球放下,而是通过不断地勤学苦练,逐渐掌握了长胶的性能,不仅给反手单配了海绵和胶皮,还练就了用长胶直接进攻的独特打法。每天下班,李晔都会到单位旁边的一家球馆打球,“与其晚高峰在路上堵四五十分钟,还不如先去打球,提高水平倒是其次,锻炼锻炼身体总是好的。”

  黄石是一座与国球结缘已久的城市,而第一次来到黄石的李晔也知道这里有一处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来之前他还真的幻想过,是不是能去转转,哪怕从门口路过拍个照片也好。不过援鄂期间,医疗队员必须服从安排,除了往返宾馆和医院,个人是不能单独行动的,即便疫情结束,他们也要在当地进行常规隔离,确保没问题后再统一返程。李晔当然知道自己重任在肩,“我们肯定要先做好自己的工作,至于乒乓球基地,以后一定会来看看,而且要带着我的爱人和孩子一起来!”

  我本楚狂人,笑对生死观

  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市公安交警的工作压力不言而喻。

  洪山区公安交通大队迅速反应,170名民警、365名辅警第一时间全员到岗,目标明确,指令清晰——上战场!

  除了日常的122接处警、交通指挥调度、交通事故处理等工作,洪山交警按照上级要求在疫情期间要承担更多艰巨的任务:在青郑高速口、龚家岭收费站、杨泗港大桥等地增派警力实施道路管控;负责辖区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以及各隔离点周边的交通保障;为运输紧急物资的车辆做好护送、引导和保卫工作;成立青年突击队深入社区宣传疫情防控政策,送治疑似和确诊病人,助力完成武汉“应收尽收”工作,等等等等。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中东部,辖区内道路里程较长,情况比较复杂,而且部分区域属于城乡结合部,交通条件及道路设施还有待改善。工作期间,前线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封城令下,部分群众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民警需要耐心解释和宽慰;全国的支援车辆涌进武汉时,各临界口的通行压力陡增,需要充足的警力进行快速检查和疏导;冬天室外本就阴冷,偏偏又遇到了雨雪交加,气象条件也在给路况出着各种难题……

  面对残酷的疫情和严峻的形势,洪山区交通大队全员参战,吃随时,睡随地,外出执勤轮换着来,确保24小时在岗。为了鼓舞斗志,保证机动办公,大队总支曾多次召开网络动员会,督促大家提高思想认识,了解疫情动态,在自己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帮助群众开展防疫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公安交警一直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范团队,何况疫情当前,洪山交通大队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警力,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争摊累活,勇请苦战,没有一人退避畏缩。

  2月10日下午,在武昌方舱医院东区,由23名病友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书记名叫张兵,是洪山区交通大队秘书科的信访民警,也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

  张兵是2月5日被确诊的,在社区安排下,他住进了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方舱医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他高烧渐退,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看到医护人员异常忙碌的身影,他便萌生了参加战斗的念头,经过医院同意,他联系周边的党员病友火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辅助医院进行病区内的食品药品发放、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宣传和收集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同时,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信访工作经验,带领支部党员对新入院的病友进行沟通开导,化解他们内心的恐慌和因隔离产生的压抑情绪,共同拉起了一道抵御疫情的温暖防线。

  2月22日,张兵病愈出院。前往隔离点之前,他特意找到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负责人马永刚院长说出了自己的两个心愿:一是响应号召捐献血浆,共同救治其他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友;二是作为一名有抗体的痊愈患者,向方舱医院临时党组织递交请战书,自愿成为一名志愿者,隔离归来后与医护人员共同抗疫。看到马院长收下了请战书,张兵才安心离开。

  现任洪山区交通大队副大队长的胡连军自疫情爆发以来,主动请缨,始终穿梭在武汉南大门-青郑高速、杨泗港大桥守控岗之间。认真排查管控的同时,他还时常指导同事们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我防护,在他的工作经历中,对“防疫”二字有过深刻的生命体验。

  胡连军曾先后两次赴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在2014年的维和工作中,他经历了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当时他所在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是埃博拉的感染重灾区,任务区一起工作的6位国际维和同事及上百名利比里亚国家警察因感染“埃博拉”死亡,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始终工作在最前线。维和任务完成后,他被联合国授予了“和平勋章”。得知胡连军一直奋战在疫情前线,当年的维和战友们纷纷送来关心和祝福,这也让胡连军和他的同事们更有信心。

  现任武汉洪山公安分局副局长、交通大队大队长的黄天立,从防疫工作开始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作为大队的主心骨,他最清楚公安交管工作的重要性,也最懂得一线民警的累和苦,因此即便有一家老小需要照顾,他也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组织工作、安排勤务、协调物资、后勤保障、上路督导、慰问染病同事,传递必胜信念……身为指挥战斗的人,黄天立责无旁贷。

  由于全员都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所以洪山区交通大队的办公楼里人员流动很快,平常很热闹的办公室在疫情期间也变得有点冷清,格外安静的还有位于大楼九层的运动中心,这里是大家日常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乒乓球活动室。在洪山区交通大队,乒乓球是民警们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洪山区交通大队乒乓球队”,更是武汉市公安交管战线中一支赫赫有名的“王牌军”。

  目前,洪山区交通大队乒乓球队共有运动员15名、义工教练1名,他们在武汉市公安系统比赛及洪山区业余比赛中曾多次取得团体和单项前三名的优异战绩。洪山分局副局长、交通大队大队长黄天立和副大队长胡连军身先士卒,以“开展全警健身,引领健康生活”为宗旨,积极在警营推广乒乓球运动,号召同事们在工作之余加强锻炼,舒缓身心。更难得的是,他们还通过基层民警的宣传引导,向社区居民普及国球文化,组织乒乓活动,为促进社区和谐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2019年12月16日,洪山区交通大队乒乓球队作为武汉基层乒乓球队的代表,受东风风神公司和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邀请,全程参加了“国乒东风行”活动。能够与世界冠军亲密接触,不仅使全队上下倍感振奋,还让单位里的更多同事燃起了投身乒乓球运动的欲望。

  虽然大队九层的运动中心十分安静,但下面几层办公楼的民辅警一直在有序出入。据大队秘书科崔彦伟介绍,抗疫期间,洪山交通大队接到了很多爱心企业单位、公益基金组织、各地战友和过路群众的暖心捐赠,赠品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及生活用品等等,每收到一份,就感动一次;每送出一批,就踏实一分。作为公安交管战线的一分子,洪山区交通大队从上到下早已把责任和感动带到了每一次出警、执勤、调度和护送中,誓卫武汉,不破不还。

  前线连后方,皆为一战场

  自疫情爆发以来,武汉不仅是“新冠病毒”的最严重疫区,更是全民聚焦的舆论中心。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面对着眼前没有硝烟的凶险战场,承载着身后亿万人民的关注目光,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完成了向各自阵地的集结、武装、逆行前进……

  1月26日,大年初二,周立波自己开着车,从洪山区的家里来到武昌区的单位。作为湖北日报编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并没有接到上级关于复工或者加班的通知,而是选择了主动返岗。

  “面对这种重大事件,报社的很多同事都已经自觉回到岗位上了,尤其是一线的记者。我们的报纸没有停,新媒体也在保持24小时更新,都需要有人坚守。编委办正副两位主任已经开始工作,有的同事身在外地因为封城回不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共产党员和新闻工作者,我应该回到岗位上。”短短几天时间内,共有160名前线记者和70名后方编辑及工作人员返岗,肩负起了湖北日报各报道平台的正常运转。

  编委办是湖北日报在疫情期间的一块后方阵地,除了与上级对接公务、送达文件、做好每日的报道安排和汇总小结等基础工作之外,他们要竭力为前方的同事们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从返岗第一天开始,周立波就干了很多以往从没干过的活儿,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帮助前线记者办理“临时疫情记者证”和各种出行证明。

  根据上级要求,所有新闻媒体在一线采访时都需要到省防疫指挥部办理临时证件才能开展工作,而且自从武汉封城后,所有人的出行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难处,进出各种场所都需要相关证明,身为后方值守人员,周立波要为编辑部200多人逐一办理。“开具出行证明的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单位里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去的地方和要做的工作也不一样,所以开证明的内容和文字表述有很多不同,没有统一的制式。”

  疫情期间,周立波要跟报社食堂协调同事们的“加班餐”,而他自己的午饭基本都是在办公室解决的。“事情确实比较多,尤其最近要守着电话,很多读者和群众经常会打电话来询问各医院、社区和指挥部的情况和联系方式,我们都要耐心回复。”不在办公室的时间里,周立波除了要去帮助同事跑证件,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到指定捐赠点和快递点取物资。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和接触,很多社会单位和爱心人士捐赠到报社的防疫物资都被放到了指定的领取点,而这些物品,大都是周立波一个人领回来的。有时候东西太多,他还要开车去拉,最多的一次,他一口气搬了17箱共102双防护靴回来。“防疫物资要赶快去领,领回来要及时发放给前方的同事们。”

  返岗后的每一天,周立波都过得忙忙碌碌,需要耐心,更需要体力。“我的工作已经算很简单了,而且环境相对固定,比顶在一线的记者好多了,他们是真的不易,为了采访报道,不管社区还是医院,是真往里冲啊。”

  疫情扩散最严重的时候,周立波每天上下班时也会觉得挺危险,心里也有过忐忑,但是他还是相信自己的身体。“从小打球到现在,身体还行,而且领导三令五申让我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到后来也就没那么怕了。”

  6岁时,周立波进入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小学,开始接触乒乓球训练,后转入马口镇业余体校。马口镇是湖北省著名的“乒乓之乡”,镇里从学校到工厂、从机关到商店、从街道办事处到村民委员会,乒乓球台随处可见,国球氛围十分浓厚。自1958年成立以来,马口镇业余体校在几十年间为省队和省体校输送了很多优秀苗子,周立波就是其中一员。1996年,周立波进入武汉队;1999年进入湖北队,运动员生涯拿过全省锦标赛的男单冠军。后来,周立波考到了武汉大学的新闻学院,毕业后到湖北日报工作,至今一直是单位里的体育骨干。平日里,他带着同事们学乒乓,打比赛,努力向大家传递着乒乓球的正能量。

  身为一名乒乓人,能够带动周围的人享受国球的快乐,周立波觉得很欣慰;而身为一名媒体人,能够在疫情期间为前方的战友保驾护航,更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老骥能伏枥,志在保平安

  2月12日,万宪君正式上岗,成为了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大道烽火村佳韵小区的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他是在小区的党员群里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的,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觉得自己应该为社区出点力,于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万宪君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站岗严查;二是巡逻监督。由于疫情严重,他所在的小区只留了一道门供人进出,而这里就是他最主要的阵地。“本来小区是有保安队看门的,但在这种特殊时期,保安队的工作人员有了更多更复杂的任务。比如小区里那些居民上了年纪的、没有子女的、家里有特殊情况的,都是保安队的人负责出去为他们采买生活必需品和药品,买回来再挨家挨户送过去,事情又多又密,因此白天的看门工作就交给了志愿者。”

  看门,听起来很简单,但在疫情期间,小区门口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从当上志愿者那天起,万宪君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岗,严查来访证明、登记出入信息、监测进门人员体温、协调门卫室的物资领取……经常一站就是一个半天。和万宪君一班岗的还有另外一名志愿者,两个人趁中午人员流动少的时候交替着回家吃口饭,吃完马上回岗,一直到下午6、7点钟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每天的那口午饭是万宪君自己随便弄的,因为他爱人正在娘家照顾老人,所以生活起居都得靠自己。

  除了在门口站岗之外,志愿者的另外一项工作是在小区巡逻监督,问问各家有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劝导出门的居民一定要避免聚集。每天,万宪君都要在小区转上几圈,发现扎堆的情况就赶快过去提个醒。“小区里的人大都跟我很熟,这种时候,大家都能理解。”

  能够成为小区里的“老熟人”,万宪君靠的正是乒乓球。“1963年,我进入武昌业余体校打球,后来从部队到地方工作,一直到退休都没断过这个爱好。”社区里搞比赛,小区里建活动室,万宪君出谋划策,义不容辞,在他的带动下,社区里的很多居民都经常参加乒乓球锻炼,使业余生活快乐而充实。“现在我们还有一个球友群,大家聊的最多的就是盼望疫情赶快过去,好能回到活动室打球。”

  因为热爱乒乓球,万宪君很早就考取了国家一级裁判员,并始终活跃在湖北省大大小小的比赛中。2019年,中国乒协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授予“荣誉裁判员”称号,每个单位仅有一个提名,最终湖北省的获奖者正是万宪君。“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支援武汉,我们真得很感动。我当志愿者本来就是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可不知道是怎么传出去的,这些天经常收到省市乒协的领导和朋友们发来的慰问信息,大家很挂念我,反倒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长时间把自己暴露在室外在别人看来是件很危险的事,但万宪君却对自己非常有信心。“我从小打球,身体素质很好,现在每天回家还坚持举举哑铃,做点力量训练,这样也能帮助身体增强抵抗力。”让万宪君更欣慰的是,家人和孩子对自己做志愿者的工作虽然非常担心,但都表示理解,只是叮嘱他岁数大了,一定要多注意。

  其实在2月11日,万宪君第一次递交志愿者申请时,他是被拒绝的,理由是“您老都这么大岁数了,身体别再吃不消”,然而在万宪君的再三请求和保证下,组织上又考虑他平时的身体素质一向过硬,才最终同意让他上岗。毕竟,这位敢顶着危险冲到社区防疫一线的老同志,今年已经整整73岁了……

  这些乒乓人,只是奋战在湖北前线

  所有基层抗疫者中的普通一员。

  他们的工作,更是千万同胞

  在全国各地的防控战线中坚守岗位的缩影。

  国难当头,

  致前赴后继的抗疫英雄。

  冲锋有我,

  敬永不言败的乒乓豪情!

  记者手记

  做记者的这些年,这次采访是我最纠结的一次。接触之前,我对这些受访者一无所知,既希望他们能多聊出一些内容,又实在不想让他们开口,因为他们每个人给我的采访时间,真的是生生“挤”出来的。

  筹划这个选题的初衷,一是想结合专业,挖掘一下一线乒乓抗疫人的正能量;二是想通过这些受访者,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一些前线疫区的真实生活。乒乓球实际上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在我想象中令我动容的是他们冲锋的果敢和坚守的不易。在尝试实施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以这些爱好者为代表的基层乒乓人,都在努力加持着“国球”二字的分量,而乒乓球运动能够有这些人的追随,幸甚至哉!

  因为相隔两地,这次所有的采访只能通过电话或是微信进行,然而,没有一次访问是在约定时间完成的。每当我按照既定时间发出询问时,经常在一个小时内都得不到回复,因为这些受访者不是在岗位上,就是在移动中,他们以为的能够接受访问的“休息时间”,其实根本不受他们控制。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甚至都有些埋怨自己,这种时候是不是不该再打扰人家?不过令我更没有想到的是,好不容易能够采访时,本想在开口提问前先表达个敬意,但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是在我之前先跟我说了句“谢谢”,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那一刹那我总是倍感惭愧。

  受采访条件的限制,又考虑到呈现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这次所有受访者的“乒乓生活”其实都没有特别详细地展开,还有一些实在没能采访成功的对象,也都留下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疫情生活和乒乓故事。于是,这也间接促成了很多约定,等疫情过去,希望能与他们相聚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或是相聚在乒乓赛场,面对面畅谈。

  在此诚心感谢在筹划选题和寻找素材的过程中,给我充分鼓励和极大支持的师友们,特别是湖北的梅慧老师、冉启明老师、刘江丽老师、陈劲蕾老师、金鑫老师,以及刘文珂老师、王春明老师、蔡晓波老师、谢蓥老师、曹解民老师、丁文老师、刘国兵老师、吴春健老师、张桦老师、彭华老师、贺贞贞老师、赵平老师、刘乘翔老师、王雅莉老师、罗晶老师、王嵩松老师以及湖北大学的李书睿同学等等。这些乒乓人,同样让我感动不已!

  再次向那些奋战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们说一句——

  敬意无言表,唯盼君平安!

  吕海波 乒乓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