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足球资讯  中超

人民网与澳门:1999-2019,南方城市的聚会 

两位TV Cameraman

1999年12月2日傍晚,中国南方航空CZ8712航班降落在珠海金湾机场,送来的乘客中有四位是人民日报社的记者,下飞机后,他们立刻驱车奔向40多公里之外一块万众瞩目的土地——澳门。此时,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18天。

这四位记者是来为近30人的人民日报采访团打前站的,其中,罗华和王淑军两位记者将代表“人民日报网络版”进行独立采访。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两年后,人民日报社便开始筹备“上网”,1997年元旦,人民日报网络版(下文简称“网络版”)正式诞生,这便是人民网的前身。

报社领导为了支持网络版的发展,专门拨出了两个前往澳门采访的名额。罗华和王淑军在当时的采访日记中写道:“这次人民日报网络版派出我们两位记者采访澳门回归,还是我国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第一次派出自己的记者采访,意义重大。”

1999年,在澳门采访的王淑军(左)与罗华(右)

为了迎接澳门回归祖国,网络版专门推出了网页专题,这在如今看来略显原始、稚嫩的网页,把前方两位记者回传的图文、视频消息第一时间送到网民面前。

1999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推出的庆祝澳门回归专题页面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互联网新芽初萌,网络媒体尚属鲜为人知的新生事物,也难怪罗华与王淑军领到的记者证上标示为TV Cameraman(电视摄像师)。为了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两位网络版记者主要以采制视频、图片新闻为主,二人扛着摄像机走街串巷,互相出镜,互相拍摄。12月6日凌晨两点,两个人终于“折腾”出了第一条视频新闻,虽然只有四十多秒,却也让他们倍感兴奋。视频制作完成后,再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传输,就可以在网页上与网友见面了。

1999年,罗华在澳门的记者证

制约采访效率的不仅有龟速的网络,还有并不先进的设备。如今担任人民网总编辑的罗华回忆道:“在澳门采访的时候,一手拿数码相机,一手拎一袋子五号电池,拍三四十张照片就得换一次电池。但是为了及时回传照片,还是坚持用数码相机。”

罗华(右)与澳门日报社电脑科主任温锦明交流

随着回归日期的临近,两位记者的工作日益增多,但他们依然利用晚上的空余时间拜访《澳门日报》电脑科,交流学习。两家媒体的“初代网络人”坐在一起,相谈甚欢。

20年后,人民视频推出的《澳门记忆》系列短视频第一集便采访了《澳门日报》代总编辑崔志涛,完成了一次阔别已久的相逢。

1999年12月20日0:00,五星红旗在政权移交大典场馆升起,宣告了澳门新时代的到来。两位记者经历了彻夜不休的采访之后,兴奋地走上街头,感受澳门回归的第一天。两天之后,他们在澳门的采访正式结束,二人共计发回文字、图片260余篇(幅),音视频报道10条。同时,《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各类报道也同步发布在网络版上,成为了国内最早实践“报网互动”的媒体之一。这是人民网与澳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更多故事的开端。

共同成长的岁月

2004年12月20日,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五岁生日,人民网再次为它推出了专题网页。这五年间,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更名为人民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澳门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当年人民网专题中的文章介绍,澳门回归五年后与广东贸易额翻了一番多,GDP年均增幅超过10%,特区各类学生人数超过总人口的20%……

2004年人民网推出的庆祝澳门回归五周年专题页面

200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700万。当时人民网总编室分管台港澳报道的副主任柳晓莉说,网友们在专题内积极留言,编辑们甚至把网友留言精选编成快讯。那时有三个判断网络好新闻的标准:发布快、转载量高、网民留言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民日报》与人民网之间的报网互动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柳晓莉回忆,2004年在澳门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会随时跟人民网后方编辑电话连线,口述新闻内容,发布简讯。

2009年人民网推出的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专题页面

2009 年6月20日,借着3G时代的东风,人民网手机电视正式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手机电视传媒的非广电机构。当年年底,人民网在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采访报道中产出了大量一手视频新闻。现在担任人民网福建分公司总经理的余尤宜,是当年前往澳门采访的记者,他说:“能够感受到当地老百姓对内地同胞很友善。当地人觉得澳门回归后挺好的,一是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大量内地游客为澳门带来了更多收入。”

据余尤宜回忆,当时有四位人民网记者前往澳门,其中三位是视频记者。他们白天采访,晚上剪辑,利用QQ当天回传文件,效率相较于1999年的前辈有了巨大的跃升。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3.84亿,与网民的交互愈发重要,当时在后方负责专题的邓志慧说,人民网推出了“我有问题问记者”等互动项目,记者带着网民们关切的问题前往澳门采访。

目前,邓志慧正在澳门进行采访工作,一位在澳门生活六十多年的历史老师用“繁荣”二字形容澳门回归后的变化;另一位正在澳门读书的内地女生讲道,移动支付等网络应用让澳门人的生活更加便利,澳门与内地之间在生活上的融合越来越高。

人民网港澳频道编辑刘洁妍已在人民网工作十年,今年是她首次前往澳门参与报道。她说,澳门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将国情教育融入到一点一滴,并且在很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2009年,还是实习生的刘洁妍参与了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的专题报道,开启了与人民网的故事。

2014年人民网推出的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专题页面

五年如白驹过隙,2014年庆祝回归十五周年专题报道倏然而至,这次最大特点之一便是由曾经的“报网互动”发展到更深度的“报网融合”。据当时参与采访的王喆介绍,每一篇澳门人物专访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时,都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便可观看人民网拍摄的专访视频。2019年,人民视频进一步将AR功能落在《人民日报》版面上,扫描特定图片可以播放AR视频。对人民网来说,从报网互动、报网融合再到媒体融合,永远都是进行时。

安装人民视频APP,使用AR功能扫描上图中的照片,获取惊喜

横跨20年的相会

20年可以改变很多。

1999年,罗华和王淑军在澳门街头随机采访,不料采访对象都只会说粤语,不会普通话。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也随之到来。2011年澳门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已有41.4%的人能讲普通话,据一位正在澳门大学就读的内地学生说,校内的澳门师生大多能说较流利的普通话。

1999年,罗华与王淑军所见的澳门远不如现在繁华。如今,各类度假酒店拔地而起,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落成使用,港珠澳大桥横跨三地……

1999年,人民网的前身“人民日报网络版”尚在蹒跚学步,今天,它已成为拥有33个国内分公司、15个海外公司或办事处、多家控股公司的上市企业,并积极向科技型、智慧型企业转型。

20年来,伴随着一次又一次报道,人民网与澳门的关系愈发密切。目前,人民网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的网页专题已经上线,新一代人民网人在澳门发掘的动人故事已经开始陆续发布。点击下图,进入人民网专题页,加入这场南方城市的聚会吧。(来源:人民网品牌部公众号“此人有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