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新时代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习总在中央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我国体育有着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竞技体育追赶超越、激烈厚重,民族传统体育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神州大地56个民族、拥有1000个以上的传统体育形式,呈现出我国体育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博大精深。

  体育文化传承有其独有的传承方式,是通过理念传承、身体练习、技能贯穿而实践实施。体育的属性决定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坚守,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传统体育更是不同民族、不同体育项目祖辈相承、薪火相传,因蕴含文化内涵不同而特点鲜明。如武术“未曾习武先习德”,诸多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保家卫国、惩恶扬善”历史上有着无尽的经典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御”便是体育与文化最紧密的结合,体育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体育概念而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新时期,面临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发需要通过体育达到国民体质增强、传统文化传承。如竞技体育中“田径、三大球、冰雪项目”等奥运项目,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龙舟、摔跤、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互为补充,一方面向奥运会发起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提高文化软实力、体现现代体育的时代价值,加快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新时期在各级各类体育工作、竞赛、训练等的脚踏实地践行中,培养和塑造着新时期体育行业的荣辱观和道德标准,遵守竞赛规则、尊重竞争对手、和平友谊进步,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国争光的大国体育精神,正提升和影响着国际国内社会的道德水准、正能量和文明素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中国自信、中国力量,充分展现新时代体育人的精神风骨。

  众所周知,任何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凝练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须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登顶夺冠。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与精益求精的体育精神异曲同工。新时期的体育需要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的工匠精神,才能在保持初心的技术磨炼中持之以恒、发愤图强,才能不断促进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断超越,才能促进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

  竞赛规则素来被称为竞赛场上的“法律”。它通过指引运动参与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的行为来维持竞赛秩序,是确保体育竞赛顺利、井然有序的依据,是保障体育受到人们尊崇敬畏的准绳。传统体育竞赛规则诸多约定成俗、依习而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规则通过不同项目的技术规范与传统文化发生着密切关系,并与民俗、地域传承紧密相连,是参与者内生成规、达成的制度共识。

  体育运动中的各种礼仪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承。经典如武术的抱拳礼,舞龙舞狮的竞赛礼仪:举手、提足、敬礼、叩拜等,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外显表现,是参与者发自内心的敬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和认同,可通过规范的礼仪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思想。

  我国体育项目众多,奥运会、全运会各级各类竞技体育驰骋纵横,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异彩纷呈。这里列举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根据《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和单项规程规定,比赛项目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项目17项,包括花炮、蹴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含蒙古族式摔跤“搏克”、维吾尔族式摔跤“且里西”、彝族式摔跤“格”、藏族式摔跤“北嘎”、回族式摔跤“绊跤”、朝鲜族式摔跤“希日木”)、民族马术(含民族、走马、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等。表演项目分竞技、技巧和综合三类,预计参赛项目将有150项左右;2017年全运会设立的19项群众比赛项目,龙舟,围棋,象棋,舞龙,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竞赛项目。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征显著,传统文化底蕴厚重。

  体育的原始形态来源于生活。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融当地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特性,典型如传统体育项目押加,平时身系腰间的腰带在劳动之余成为体育运动工具,方便、顺手,还有蒙古族的“叼羊”、藏族的“抱石头”、土家族的“打飞棒”以及喜闻乐见的“拔河”等体育项目。众多民族传统体育在日常劳作、特别在传统节庆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活动、表演、竞赛中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与快乐祥和中以独有的方式传承不同项目的民族传统体育。

  众多周知,张艺谋执导的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2016年的G20峰会文艺演出,2018冬奥会的“北京八分钟”等充分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56个民族、民族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传统体育运动中,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摔跤、、射箭)”,朝鲜族的“秋千”,壮族的“抢花炮”、回族的“掼牛”等等,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地域开展、传承中展现出厚重的民族特色。

  新时期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同样体现在“体医结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体育项目,以独有的“呼吸吐纳”、“形”、“神”兼备。2016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体医结合、推动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提出的将重心由“疾病治疗为中心”前移至“提前预防为主”,促进了高质量开展和继承具有养生功能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实践,保障了“健康处方”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群加入体育健身行列,全民参与成为亮点。奥运项目的前端引领、健身项目的健身修身、休闲项目的情趣意境、冰上项目的优美酣畅、民族项目的热烈奔放,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浑然一体的融入了特质迥异的体育项目内核、服饰、音乐中,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展现不同体育项目的文化魅力,成为继承、传承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表达。

  习总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讲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新时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

  以奥运会为目标的诸多竞技体育项目有着浓厚的西方体育色彩,但在中国这片热土中绽放生命,最佳的生存、传承方式就是中西结合。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使得竞技文化极致而脚踏实地,竞技体育以追赶超越迸发不懈的目标追求,弘扬奥运精神、传承竞技文化,新时期体育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与时俱进的竞技文化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新时期人们面对高速运转的工作压力,需要工作之余的身心放松得以缓释,休闲体育的精髓就在于此,于繁忙喧嚣的生活中独辟蹊径,迎合现代人的需求,

  与以往体育激烈对抗的印象不同,棋类、户外等项目静心、身心调理的效应需求浮现,慢节奏的掌控、心灵的调试、心境的融入,与安静中用心体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与习练中深刻领悟向善、守静、求真、和谐的真谛,与传承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新时期休闲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校园文化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新时期的体育传统文化进校园是通过体育项目的开展,传授学生不同的体育项目技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如武术进校园已在我国开展的轰轰烈烈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并培养终身体育习惯,感悟拳种传统文化,校园传统文化继承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的特点是高速发达、快速便捷、覆盖面广,现实生活中时刻都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发生着直接联系。习总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五点建议”就包括“培育网络文化,展示中华文明底蕴,让世界文明插上网络的翅膀”。不同体育项目以当仁不让的速度融入互联网、以敏捷智慧的方式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新时期体育传统文化的网络影响、耳濡目染,与现代人密切相关、意义重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休戚相关,据统计,国务院4次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列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名录的项目有96项,当中占据主体的传统体育类项目达到了79项,展现出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络脉、体育传统文化内涵厚重。作为国家体育最高管理部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文化工作要点明确要求:传承和推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开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整理研究、推广传承和创新工作。推动“运动·文化·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工程”。

  习总在今年3月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新时期体育传统文化是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把握时代机遇、面对时代需求,与工作实践中创造性转化、蜕变逐渐形成了创新性发展的体育传统文化系统,体育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