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云上奥运!5G毫米波覆盖+实时奥运转播!冬奥会最新科技展示一览

  2月8日,今天已经是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的第四天,中国代表队已经赢得了2块金牌和2枚银牌的骄人战绩。位列奖牌榜第四位。

  2月5日晚结束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由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组成的中国队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本届冬奥会首枚金牌。据历史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自参加冬奥会以来共获得14枚金牌,短道速滑贡献了其中11枚。

  2月7日晚,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率先撞线,获得冠军。另外两位进入到决赛中的中国选手李文龙、武大靖分列第二和第四。

  我们除了看到奥运奖牌榜上运动员努力的背影,我们也来看看冬奥会上各种的展示。云上奥运,已经让奥运将最新科技融入到实时转播,5G通讯也全力融入奥运通信保障和媒体转播当中。现场雪道,中国自研的造雪机发挥重大作用。

  2015年,国际奥委会提出,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必须依赖人工造雪,北京和张家口冬奥场地,可能有60%的赛事都需要用到人造雪,甚至有的区域需要100%的人造雪。

  5年前,中国还完全无法造雪机,这项技术一直遭到外国的封锁。现代造雪机的主要原理是:首先,将水与核材料混合,然后,将其加压并且强制通过雾化喷嘴,该过程可以将水雾化,然后注入压缩空气将其进一步雾化分解。当它离开造雪机的时候,雾气在成核器上结晶并变成细小的雪状冰粒。异相成核过程采用的成核剂是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可以导致水分子在比正常温度更高的温度下形成晶体。造雪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压缩空气外混合造雪机,风扇型造雪机和碎冰型造雪机。

  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秦大河带领下,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正式组建。另外还包括,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科研院校和相关滑雪行业的企业。

  为了尽快突破冰状雪技术,中国的科研团队打破了过去“以人工经验”为主的赛道制作方法,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冰状雪赛道特点,精确量化了冰状雪赛道制作的注水方案,研发出适用于中国滑雪场冰状雪赛道制作的关键技术。举个例子,仅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有约80万平方米的造雪任务,并且比赛赛道造雪厚度要求为1.5米。中国科学家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造雪技术的封锁,建造了自己的造雪机。

  据统计,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上,已经有170台造雪机和30台造雪枪开始工作。新的造雪机并非传统的碎冰型造雪机,而是“雪炮式”造雪机,它能够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颗粒喷出,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变们所熟知的雪花。同时,为了适应长达半个月时间的气候变化,造雪机还可以造出9种不同类型的雪花。这些雪的颗粒大小从10nm到0.3nm不等,利用0.3mm的雪就可以铺成与自然雪很接近的雪道了。

  人造雪在滑雪场很常见,但是大众滑雪场中使用的人造雪密度在400至500千克每立方米,而冬奥会比赛用的冰状雪,其密度需要达到650千克每立方米以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赛道既有一定强度又有足够的弹性,可以让前后出发的运动员在雪质状态一致的赛道上滑行,进而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据造雪专家魏庆华介绍,冬季造雪工作总体持续了6周,目前所有赛道的基础造雪工作完成,造雪面积125000平方米,成雪105000立方米。同时,现在使用的人造雪种还可以掺入某些化学成分,提高人造雪的融点,让造出的雪在接近20摄氏度的高温下仍能保存一段时间。冬季奥运会举办以来,雪场的质量得到各国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对媒体表示,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史上第一届“云上奥运”,用科技书写了新历史。他谈及奥组委与阿里云的合作,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称赞“科技的潜力令人惊叹,在奥运会历史上,我们第一次真正挖掘了这种潜力”。

  云上奥运,意味着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等信息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而且采用由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和阿里云共同打造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将为北京冬奥会带来超过6000小时的转播内容。

  据悉,北京冬奥会将全程以4K进行赛事转播,并将通过阿里云实时向全球传输。特别提到了奥运转播云的应用,转播云将许多采编、转播工作搬到云上,“我们打造了专业的奥运转播云,转播商可以从中获益,转播云能提供更多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在总部或本国转播,这样就可以减少奥运会的碳足迹。

  阿里云表示,与传统的机房相比,冬奥云数据中心在张北采用自然风冷、浸没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100%不需要机械制冷,使能源消耗减少70%。

  在观赛体验上,据了解,基于云端的视觉智能、算法、 AR等技术将会在比赛中呈现给观众,从而提高观看比赛的体验。比如,利用多角度的智能综合技术,将多个阵列影像整合为一个全景、动态的影像,从而为大道速滑、冰壶等赛事提供了更多的立体观察视角。

  “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媒体是最终的裁判”,中国联通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组建了OBS(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专项支撑团队,同时在每个竞赛场馆扎实做好各项媒体服务工作。

  此前,1月12日,首都体育馆迎来了10家国际新闻机构的第一次考察,对北京冬奥会“媒体+”网络进行测试,大家对场馆网络服务和媒体工作环境一致表示满意。据在场媒体透露,中国联通布设在赛道上的5G基站,将为高速轨道摄像机的无线回传做足支持。通过测速软件可以看到,赛道在的上传速率达到200兆每秒左右,下载速率达到1.2G/s左右。联通团队介绍,“在传统5G网络的基础上,冬奥场馆5G网络引入新功能特性来满足不同业务体验需求,200M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网络切片等等功能特性,能够提供更优的网络体验。”

  此外,在张家口崇礼区的东南侧山谷内,那里是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所在地,据预测,届时将有超过1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冬奥比赛,而他们仅凭自己手中的、支持毫米波技术的5G手机,即可实现超过4Gbps的超级下载速率。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表示:“毫米波是5G的重要组成部分,5G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冬奥会唯一运营商合作伙伴,中国联通正致力于开展冬奥场景毫米波试点试验。”据悉,中国联通正在加快北京市内、延庆、张家口等冬奥场馆的5G全面覆盖。

  目前冬奥会的主要转播机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和央视都基本确定采用5G设备进行户外转播,以实现4K、8K、VR、多机位等超级转播效果”。据介绍,5G多网聚合设备最多可接入6路5G网络,实现最高3Gbps的超级上传效果,以保障北京冬奥会视频转播的最高水准。

  “OTN有线网络登录验证、赛时Wi-Fi连接验证、网络压力监测、网络测速等相关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很好!获得了IOC(国际奥委会)官员的称赞!”联通团队的郭荔函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十分骄傲。赛场的精彩瞬间都将通过“媒体+”这列“高速列车”从竞赛场馆即时传送到主媒体中心,中国联通先进的5G技术和智络正是这趟“高速列车”的基础轨道,保障着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3000名媒体工作者的新闻发布工作,快速将清晰、精彩的赛场画面传输到千家万户。

  2月7日,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17岁小将苏翊鸣夺得银牌,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上的历史。在比赛现场,中国联通提供的“媒体+”服务支撑赛时照片即拍即传和文件回传。

  失,LoRa做保障! /

  精神,开幕式与闭幕式精彩上演的梦幻般视觉盛宴,更是堪称“殿堂级”水平,彻底惊艳了整个世界!

  时代线上展会新业态 /

  技术底座 /

  在显著提高吞吐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射频器件的要求也变得更高。由于其波长较小,空中路径损耗

  纪念版限量开售 /

  通信频段的空口测试和测量而设计,以具有成本效益的价格提供卓越的质量和性能,涵盖 24-40GHz频谱中的

  和OTA测试? /

  种结合ADF4002 和2 个ADF5355 频率合成器芯片,可同时用于中频和射频电路的高性能本振源。

  大规模 MIMO 系统的基本架构和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高性能的全数字多波束架构;其次,探讨了

  ,凸显了移动通信行业为满足大众ICT消费与垂直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用的更高需求方面做好的准备(GSMA预测,2034年之前,在中国使用

  的极致性能与丰富应用。当日上午,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出席了

  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展(简称“2021 MWC上海”)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vivo 在大会

  ”应用,由中国联通和GSMA(世界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主办,高通公司支持,中兴、华为、OPPO、紫金山实验室等39家公司参与的“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低频段频谱资源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剩余的低频段频谱资源已经不能满足

  频率为30GHz至300GHz,对应波长分别为10mm到1mm。在移动通信领域,通常把24GHz-100GHz称为

  的机会和挑战 /

  的概述 /

  技术深入解读线上研讨会上,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部副主任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在他看来,当前

  (FR2,24GHz-100GHz)在目前的消费者产品中使用则是几乎还没有的。另外,从日前

  片未经开垦的蛮荒之地,诸如高通、爱立信、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的实验室都对它持续地研究,现如今

  的VR、3D和360度内容开发平台。为了创造沉浸式体验,英特尔与当红齐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基站工作在24.75~27.5GHz和26.5~27.5GHz。除此外,还有在研究的37GHz频段。这三部分频段均已经被ITU划入

  频段性技术发展的道路(如图3 所示)。图2、Approaches of increasing Traffic Capacity图3、3GPP

  科研计划“高频段接入技术”计划的主持人。摘要:随着各种移动多媒体影音应用在手机平台越来越普及,手机用户

  系统的首选架构。这种架构综合运用数字 (MIMO) 和模拟波束赋形来克服高路径损耗并提高频谱效率。如图1所示,m个数据流的组合分割到n条RF

  基站,采用4CC载波聚合技术,每载波200M,共800M频宽。在成功打通商用first call之后,华为将继续验证

  系统在各种不同的电波传播场景中各种传播特性,这通常是通过信道仿真设备方式来实现各种所需的场景模拟,但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低频段频谱资源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剩余的低频段频谱资源已经不能满足

  终端技术测试方案分析 /

  ,全球各地的观众欣赏到了创纪录的灯光秀,而这也超越了2016年英特尔在德国创下的同时放飞500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